6.5 毛利元就的“三矢之誓”

在大阪以西有一座东西走向的“中国山脉”,从古代起这个地方也称为“中国地方”。战国时代有一位诸侯在继位时领地很小,在他过世之前几乎统一了整个“中国地方”,他就是这一小节的主角毛利元就。

当时这个地区最强的两股势力是大内和尼子,势力弱小的毛利家族为了生存下去必须在两强之中选择一个作为靠山。但是强大势力不会平白无故地给弱小势力当靠山,代价就是让对方交出自己的长子当人质,并且在战争时当先锋。元就最后选择投靠大内家,但是大内家的领主谋略、胆识不足,他轻信家臣的话,远征尼子家却遭到埋伏,几乎全军覆没,担任全军殿后的元就也差点儿丢了性命。好在一位家臣渡边穿上元就的甲冑吸引追兵,元就才免于一死。元就对这位家臣相当感激,日后给了他的子孙相当于免死金牌的待遇。虽然后来关原之战后毛利家领地大幅萎缩,但每年过年的时候家臣向主君拜年,带头的一定是家臣渡边的子孙。

远征尼子家失败后,大内家的领主开始不问政事了,这导致他最终被家臣杀害。元就借着这个机会,号召其他家臣一起来为主公报仇,战事就此拉开。元就在这场战役中运用他最拿手的情报战,不断放出假消息迷惑对手,让对手频频判断错误失掉先机,最后出奇不意地突袭对手,一举获胜。从此,“中国地方”的西半部就成了元就的领地。接着他又离间尼子家臣,削弱尼子家的战斗力,终于消灭尼子,统一了整个“中国地方”。

晚年的元就回想自己的一生,认为自己的家族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并不是因为自己善用谋略,而是因为对手的家族成员都不够团结。因此他给三个儿子留下了一则名为“三矢之誓”的家训。他首先让三个儿子分别折断一支箭,每个儿子都很轻易地做到了;接着他又让儿子折断一束箭,结果没有一个人能够折断。借此,他想教会儿子们“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战国时代不少家族为了争夺权力都曾出现过骨肉相残或君臣相杀的事件,但毛利元就的“三矢之誓”使毛利家成为战国时代没有内部对立的罕见特例。虽然在“本能寺之变”之后毛利家族内部对秀吉的态度存在不同意见,但都能通过沟通达成共识。元就的长孙不具备将帅之才,缺乏对时势判断的能力,以至于后来被德川家没收了2/3的领地,但毛利家君臣之间的团结意识并不曾因此而有所动摇。

另外,鉴于不少势力因过度扩张导致家族灭亡,元就在遗命中要求子孙们安于现状,不要强求统一天下。元就的遗命使毛利家在“本能寺之变”后早早退出了争夺天下的行列。再后来毛利家与秀吉议和,成为秀吉政权的一部分。也因为这个举措,即便在秀吉的政权下,毛利家也依然维持了固有的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