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战败

明治天皇之后的大正天皇在位时间很短。大正天皇从小就是个病秧子,精神状态也不太好。相传有次出席国会开幕式的时候,大正天皇居然把诏书卷成望远镜玩了起来,弄得外国使节尴尬不已。虽然官方一直以来都把这件事当作谣言处理,但这个“望远镜事件”还是成了大正天皇在位期间的代表事件之一。再加上之后继位的是昭和天皇,夹在两位“明星”天皇之间的大正天皇给人留下的印象就更加模糊了。

昭和天皇从小就接受“崇武”的教育,20岁去欧洲旅行,见识了国外先进的政治机构,同时对军事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他在位早年间,日本陆军产生了很大的派别纷争,其中有一些陆军军官自称“为了铲除天皇身边的小人”,带着1400多名士兵杀进了国会、首相官邸和警视厅,杀害了当时的几个政要(首相死里逃生)。昭和天皇在接到报告之后迅速换上军装,发布了镇压叛乱的命令。当时有一些大臣为这群军官求情,昭和天皇气得直拍桌子,大吼:“你们难道要朕亲自带着近卫师团[1]去镇压他们吗?”就这样,叛乱在事件爆发第二天就被镇压了下去。第二年,政府开始在全国宣扬昭和天皇是至高无上的“现人神”这一观点,进一步神化了天皇在国民心目中的形象。那时还有人经常看到昭和天皇身骑白马出现在二重桥上的样子,意图不言而喻。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全面侵华战争开始。1941年,日军偷袭美军的夏威夷海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在战争前期,日军形势大好,并且与欧洲战场的德军达成了同盟关系。但到了1945年,日本的败势就变得相当明显了。在美军向广岛、长崎投放了原子弹之后,日本政府在皇居的防空洞内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接受无条件投降,但在发送电报的同时附上了“保留天皇对国家的统领大权”的要求。随后他们收到了盟军的回复,里面却并没有明确提到对天皇的处置办法。这个时候,开始有人提出反对意见,主张战斗到底。但最后还是由昭和天皇亲自出面,决定接受投降。据天皇的回忆录所写,他当时做出那个决定主要是考虑到,如果进行了最终决战,肯定守不住放在热田神宫和伊势神宫的两件神器。而没有了神器,日本的国体也就守不住了。从客观上来说,“即便是在本土进行最终决战,我们连决战的装备都没有,又打算怎么取胜呢?”

第二天,昭和天皇在NHK录制了著名的“玉音放送”,通过广播向全体国民宣读了《终战诏书》。由于是第一次听到天皇本人的声音,很多日本人听到后都放声大哭。值得注意的是,这篇诏书里从头到尾都没有用到“战败”、“投降”这样的字眼,同时对于中国、苏联以及侵华战争也只字未提。

[1] 近卫师团:日本天皇的禁卫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