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动荡的幕末[1]

和几乎同一时期的中国一样,江户幕府在统治的两百多年间实行了非常严格的闭关锁国政策。这主要是为了防止外国势力的入侵,稳固自己的统治。但好景不长,进入19世纪之后,外国商船开始频频来港,要求开放贸易。面对这种前所未见的大状况,日本国内也躁动起来。

这个时候,当任的孝明天皇站了出来,向幕府下达了加强海防的命令。上一次天皇向幕府直接下达命令恐怕得追溯到日本南北朝时“大闹天宫”的后醍醐天皇了。不过这还只是个开始。在那之后,孝明天皇还多次要求幕府向他报告外来船只的情况,幕府也都一一回应了。同时,就像上一次国难当前一样,天皇开始频繁地为国家安乐祈祷,祈求“四海静谧”。

然而,这一次“神风”似乎并没有灵验。

1853年,4艘船身全黑的美国军舰开进了江户湾,船上载着吓人的大炮,船上人员要求幕府向他递交美国总统的国书。这时,清政府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的惨败已经天下皆知,幕府不敢像之前几次一样拒绝,只好接下了国书。第二年,西方列强就开始一个接一个地上门要求开放通商了。

在当时的日本人看来,语言不通、长相怪异的欧美人是外族人,接受这么一群外人进驻日本无异于引狼入室。因此以孝明天皇为首的政治势力坚决抵制签订通商条约。话虽这么说,某一天孝明天皇突然得知,幕府那边一声不吭地把通商条约给签了。这可气坏了天皇,同时也激起了社会底层人民的不满,这些人很快聚集在一起,号召“尊皇攘夷”。也就是说,他们要求把外国人都赶跑,然后让天皇来进行直接统治。

“尊皇攘夷”的风潮到后来愈演愈烈,再加上西方列强的威逼,夹在中间的幕府被弄得里外不是人。不过孝明天皇有自己的打算,他并不希望朝廷完全取代幕府,而是希望先“攘夷”,然后让幕府回归到锁国的统治状态。所以孝明天皇对于这群人的感情很复杂,既需要借他们的手对抗外国人,又不希望他们推翻幕府。在“尊皇攘夷”慢慢演变成单纯的“倒幕”风潮时,天皇的这种暧昧立场也瞬间让他变成了倒幕派面前最大的阻碍。

黑船来航

首领 : 马休·佩里

地点 : 日本江户湾浦贺

日期 : 日本嘉永六年(1853 年)

舰船 : 4 只(分别是“密西西比”号、“萨斯

奎哈纳”号、“萨拉托加”号、“普利茅斯”号)

火力 : 63 门大炮

简介: 1853 年7 月8 日(嘉永六年六月三日)美国海军准将佩里率领舰队强行驶

入江户湾的浦贺及神奈川(今横滨)。在美国的武力胁迫下,幕府接受了开港要求,于1854 年3 月31 日(嘉永七年三月三日)在神奈川签订了“日美亲善条约”(日美神奈川条约),日本被迫同意开放下田、箱馆(今函馆)两港口,美国船可以在这两个港口加煤上水,并得到粮食等物品的供应。条约还允许美国在上述两港派驻领事,并享有最惠国待遇。不久,英、俄、荷等国援例而至,也和日本政府签订了类似条约。

就在这个特殊时期,孝明天皇突然被诊断出天花,送往紧急治疗。病情开始好转之后,某天晚上天皇又开始上吐下泻,几番挣扎之后就撒手人寰,年仅35岁。这是震动当时局势的大事件。前几天还精神抖擞的天皇突然得病又匆忙离世,一时间阴谋论甚嚣尘上,不少人怀疑天皇是被人蓄意谋杀的。

事情的真相到现在都没有水落石出,但从客观上来讲,孝明天皇死之后的最大受益者无疑是倒幕派。不出所料,在大势所趋之下,幕府军很快就被武力镇压,幕府的大本营江户城还实现了世界史上罕见的“无血开城”,和平过渡了政权。而这个时候当任的已经是即将使日本脱胎换骨的明治天皇了。一场历史性的变革蓄势待发。

[1] 幕末:指江户幕府统治的末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