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媚娘亲蚕母仪天下(第2/11页)

厌翟者,皇后亲蚕所乘之车,朱红车帐、金漆车轮,雉羽为饰,赤红驷马,二十四名驾士,另有六名宦官骑马左右跟随。銮驾后相隔数丈高竖两面牙门旗,左右领军卫兵士各一百五十人,皆穿赤地黄花袄,手持桃木殳棒——以桃木为棒,既是护驾,也有辟邪之意。这些兵由两名折冲都尉统率,两人身边各跟着一个绣衣随从,左右瞭望。队伍最后再竖两面牙旗,有监门校尉二人,挎银色长刀,监察整个队伍。此乃大唐皇后出行全套卤簿仪仗!

卤簿之后有太乐署乐工随行演奏,分为鼓吹、羽葆、铙吹、大小横吹共计五部:棡鼓、金钲、大鼓、铙钹、笙、管、笛、箫等器难计其数,歌工、歌童引吭高唱。再往后贵、贤、德三妃,嫔、婕妤、美人、才人……所有妃嫔、命妇的车马紧紧相随,虽是数千人队伍,错落有致整整齐齐。绚烂朝阳映照下,霞光万道、瑞彩千条,妙音缥缈,鼓乐喧天,犹如八部天龙各显灵光、瑶池仙母降世临凡——当真是富贵莫过帝王家!

准备祭坛的官员赶忙退至驿道两侧,一声不吭低头侍立。在太乐伴奏下,车驾不疾不徐,仿佛马蹄都是随着节奏在动,行至大次辕门前卤薄仪仗左右列开,命妇的车马戛然而止;厌翟车却继续行进,驭马者手摇皮鞭、口中呼号,平平稳稳兜了个圈,马车面南背北这才停下。

下马的下马,落车的落车,窸窸窣窣一阵乱,命妇向前、士兵退后,片刻工夫便已各就各位寂然无声。六尚女官在车驾前排成一列,尚仪向前禀奏:“请皇后娘娘降车!”随着这声呼唤在场数千人如风吹麦浪般尽皆折腰;赫然凸显出三个身影,一溜小跑直至厌翟车前。

范云仙跑在最前面,趋步疾行满面喜色,头上貂尾随着步伐突突而颤;内仆令、内仆丞紧随其后,一个毫不犹豫趴倒在车边,一个小心翼翼掀起车帘,大唐皇后武媚窈窕起身,出现在众人面前——只见她未施粉黛、不戴钗环,如普通民妇般梳了个髻;身穿一袭黄罗衫,长及两膝,没有一丝花纹,下面是同样朴实无华的黄罗裙。这身服装名曰“鞠衣”,是皇后亲蚕的礼服。

皇后母仪,贤圣有智,养育天下子民。亲蚕除了祭祀还要劳动,自然要穿朴素些,但即便这身衣服依旧难掩媚娘天生丽质。在范云仙搀扶下,她踩着宦官的背轻轻走下来;华盖伞扇立刻拥过来,她抬手示意大家免礼,昂首仰望朝阳——天公作美晴朗无风,展现母仪之姿的时刻到了!

司言女官立于驷马之侧,向前一步,高宣一字:“兴……”(兴,起身、起立之意,以兴代起有祈求兴旺的吉祥含义)

在场所有人施礼已毕默默起身,都低着头,不敢仰面视主。媚娘则在宦官、宫女引领下入大次休息——参与祭奠先蚕的女官、命妇有很多,大家要抓紧时间各就各位,太常乐工也要安置好乐器,而且那祭坛不是随便登的,去自己站的位子之前得先向神灵跪拜行礼,需要好一阵子。这段时间总不能让皇后站一边等着吧?

帐内陈设简单,不过是坐床、屏风、几案、香炉,另外还准备了炭火盆,不过今日暖意融融,用不着了。媚娘喝了一口宫女捧来的清水,盘坐在床闭目养神。在此之前她已在宫中斋戒五日。其中前三日唤作“散斋”,在延嘉殿内室进行;后两日唤作“致斋”,是在正殿。斋戒之时需沐浴更衣、不饮酒、不吃荤(祭祀斋戒之戒荤,并非不吃肉食,而是不吃葱蒜等刺激气味之物,避免异味冒犯神明),食不过午。这五天里媚娘回溯了自己的经历,从公爵之女到落魄小姐,到先帝才人,到落发尼姑,再到大唐皇后;她这三十二年来走过了世间多少女子一生都无缘经历的传奇。而今天她将在自己人生中写下更靓丽的一笔……

忽而一阵香气扰了媚娘的思绪,她睁开眼朝外望去,原来是贡神的粟麦熟了。供奉神明的饭自与凡人吃的不同,虽说做饭离不开水火二物,火以供爨(cuàn),水以实罇,但给神明做饭需取火以“阳燧”、取水以“阴鉴”。所谓阳燧、阴鉴皆是圆形铜镜,阳燧象征太阳,置于阳光下聚光引火;阴鉴象征月亮,置于月光下收取露水。媚娘远远望着对面馔幔内那两面光华闪闪的镜子,不禁浮想——天之精髓在日月,彼来我往照耀生灵;可惜日月不曾同天,若日月同在阴阳融合,不知世间将何等景象,或许那才真是永不衰竭的盛世吧?

刚想到此处,只见尚仪女官出现在帐前,执笏奏道:“恭请皇后娘娘……”既而侧身吩咐,“外办!”她这半日奔来跑去,指挥诸命妇各就各位,又急急忙忙过来请媚娘,已有些吁吁带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