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二战期间苏联政府的推动(第3/5页)

[28]这样,在科学家们的不断呼吁和国外核研究情报的刺激下,出于对希特勒德国率先拥有核武器的担忧,苏联政府终于做出了恢复战前开始的核研究的决定,是为苏联政府战时直接干预核研究的一个重大举措。

苏联科学院第二实验室

时隔不久,1943年2月11日,莫洛托夫签署了国防委员会第2872cc号决议,责成别尔乌辛和卡夫塔诺夫负责铀问题研究的日常领导工作,并向苏联科学院原子核专门实验室提供经常性的帮助,由“集优秀的组织者和著名学者于一身”[29]的库尔恰托夫担任铀问题科研负责人并在1943年7月5日前向国防委员会递交制造原子弹或生产铀燃料的可行性报告,准予科学院主席团将有关研究人员自喀山调往莫斯科的原子核实验室以完成重要的铀研究任务,指定政府相关部委向苏联科学院提供各种必要的设备和材料。[30]

1943年3月10日,根据国防委员会1943年2月11日决议,苏联科学院副院长А.А.拜科夫和苏联科学院主席团秘书Н.Г.布鲁耶维奇签署了苏联科学院第122号决定,任命库尔恰托夫为苏联科学院第二实验室主任[31],成员包括:阿利汉诺夫、М.О.科恩菲尔德、涅梅诺夫、П.Я.格拉祖诺夫、С.Я.尼基京、Г.Я.谢普金、弗廖罗夫、П.Е.斯皮瓦克、М.С.科佐达耶夫、В.П.杰列波夫。[32]其后,第二实验室人员逐渐扩大。1944年初,第二实验室共有74名工作人员,其中,25人为科研人员,6人为工程技术人员,12人为工人,31人为服务人员。1944年末,第二实验室的人数达到了100人,其中,研究人员占半数左右。到1945年末,第二实验室已有科技人员180名。研究方向分别为:铀—石墨反应堆——由库尔恰托夫领导,采用扩散法进行同位素分离——由基科因领导,重水反应堆——由弗廖罗夫领导,采用电磁法进行同位素分离——由阿尔齐莫维奇领导,采用新方法生产重水——由科恩菲尔德领导,核爆炸工程的理论和实验研究及原子弹构造技术要求——由哈里顿领导。第二实验室最初是在位于莫斯科佩若夫胡同的苏联科学院地震研究所及位于卡卢加街的苏联科学院普通化学和无机化学研究所两地开始工作的,1944年4月迁入位于莫斯科市郊的波克罗夫斯科耶—斯特列什涅沃尚未完工的实验医学研究所。[33]

第二实验室的成立是苏联政府战时直接干预核研究的另一重大举措。从此,第二实验室成为苏联战时恢复的核研究中心。不过,在战争结束之前,虽然政府向第二实验室提供了支持,但力度有限。核研究虽得以恢复,但并未被视为国家首要任务。政府(包括某些学者)对短期内能够研制出原子弹并不抱有希望,只是为研究人员提供了自主研究的平台,为他们对不断从国外获取的核情报进行理论验证进而形成制造原子弹的可行性报告创造了条件。

正如前文所述,从1941年起,苏联便开始搜集国外核研究和原子弹研制的情报。到1945年美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苏联内务人民委员部、苏联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及苏联红军总参谋部情报总局共搜集了近万页的绝密文件。[34]内务人民委员部的情报机构仅在其提供的一份《美国铀问题研究目录》中便包括了286个项目的内容。[35]苏联国家安全人民委员部情报机构仅在1945年8月22日提供的科技情报资料目录中便包括了如下诸多内容:①慢中子透射——12张胶片;②对六氟化铀质谱仪的介绍——52张胶片;③栅格对反应堆实验的影响——43张胶片;④对填充有四乙基铅的盖革计数器的介绍——16张胶片;⑤对放射性及放射性元素的概述——9张胶片;⑥对新型鉴别器的介绍——16张胶片;⑦对脉冲分析器的介绍——21张胶片;⑧快中子俘获截面的确定——28张胶片;⑨对慢中子光谱仪的介绍——34张胶片;⑩慢中子共振吸收时释放的能量——6张胶片;⑾关于确定慢中子源释放的中子速度的报告——14张胶片;⑿使用磷酸铋对48号还原物质再沉淀的研究——20张胶片;⒀确定铀-238、钍和碘原子俘获热中子截面的报告——18张胶片;⒁对从钍中提炼13号物质的介绍——10张胶片;⒂对各种元素俘获慢中子截面的介绍——92张胶片;⒃对含钍盐等的质谱分析介绍——7张胶片;⒄获取中子的报告——18张胶片;⒅少量测热分析报告——3张胶片;⒆裂变的稳定产品——25张胶片;⒇核物理在医学和生物学中的应用备忘录——15张胶片。[36]红军总参谋部情报总局1942年获取的情报资料共计138页,1943年为449页,1944年则为386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