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关于特殊移民的基本概念(第3/4页)

特殊移民和流放民都属于强制迁移的特殊人口。不过,他们之间的区别也很明显。流放民(ссыльнопоселенец/ссыльные/высланные)属于由于一定的政治和刑事原因被判刑而在监外服刑的犯人。特殊移民一般都是在没有犯罪的情况下遭流放的,主要由被当局以富农名义镇压的农民和以维护国家安全为借口强制迁移的苏联诸少数民族组成。流放民都有一定刑期,期满后可获释或被转为特殊移民,而特殊移民则包括有期、不定期和无期等三种类型。当局针对流放民所实行的监管制度比特殊移民更为严厉。[13]

特殊移民在发展中的不同类型

整个20世纪30年代苏联特殊移民只有一种类型,即流放富农—特殊移民。40年代以后,当局不断加强对各少数民族的强制迁移,特殊移民类型逐渐呈现多元化趋势。根据不同的标准,特殊移民可以分成不同的类型。

第一,如果从迁移的对象来看,截至1954年1月1日特殊移民整体上大致可分为如下三类。[14]

30年代的流放富农——1930~1933年的流放富农、由于在国家粮食采购和其他运动中从事破坏和消极怠工而被法庭判决迁移的人口、因公民证制度和拒绝迁往距莫斯科、列宁格勒等中心城市101公里以外地区而根据国家政治保卫总局“三项”决议遭到强制迁移的城市无业游民(主要发生在1933年)、根据内务部人民委员部决议从边境地区被迁居的人口(主要包括:1936年的波兰族移民,1937年来自苏联—伊朗和苏联—阿富汗边境等地区的移民)、被国家政治保卫总局和法庭判刑(主要发生在1932~1933年)3~5年并在囚禁地区服刑期满后又被发送到特殊移民区的犯人。

40~50年代初被驱逐的多个少数民族,这里包括:德意志族移民(普通移民、遣返民、当地民、动员民等),来自北高加索地区的移民(车臣族、印古什族、卡拉恰耶夫族、巴尔卡尔族),来自克里木的移民(鞑靼族、希腊族、保加利亚族、亚美尼亚族等),1944年来自格鲁吉亚的移民(土耳其族、库尔德族、赫姆申族等),卡尔梅克族移民,伊朗族移民,卡巴尔达族移民,战前和战后来自西乌克兰、西白俄罗斯诸州的移民、来自摩尔达维亚和波罗的海沿岸诸地区的移民(1940~1941年来自乌克兰和白俄罗斯西部诸州的移民、1940~1941年来自摩尔达维亚的移民、1940~1941年来自波罗的海沿岸的移民),1945~1949年来自波罗的海沿岸的移民(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等民族),1942年来自克拉斯诺达尔斯克边疆区和罗斯托夫州的移民,1950年来自普斯科夫州的移民,1951~1952年来自格鲁吉亚的移民。

其他社会组织和集团包括:来自“黑海沿岸”的移民(希腊族、“达什纳克党人”、土耳其族等),“奥乌诺夫分子”,“符拉索夫分子”,耶和华教派(现耶和华显灵派),“安捷尔斯分子”,“福尔克斯多伊奇分子”,“德国人的帮凶”,“巴斯马奇分子”,“正宗东正教徒”,战后被迁移的富农(1948年来自伊兹梅尔斯克州的富农、1949年来自摩尔达维亚的富农、1951年来自西乌克兰的富农、1951年来自立陶宛的富农、1952年来自西白俄罗斯的富农),根据1948年6月2日法令被迁居的移民,以及1944~1945年来自波兰领土的被拘留者。

第二,从移民期限上,苏联特殊移民又可分为如下三种类别。

永久性移民——来自北高加索、克里木、格鲁吉亚等地的移民,卡尔梅克族移民,德意志族移民,“奥乌诺夫分子”,战后来自波罗的海沿岸的移民(1945~1948年来自立陶宛的移民除外),来自西乌克兰、西白俄罗斯和摩尔达维亚的移民,来自“黑海沿岸”的移民,耶和华教派,“巴斯马奇分子”和“安捷尔斯分子”。

未注明期限的移民——属于“遣返民”、“当地民”和“动员民”诸类型的德意志族移民,1945~1948年来自立陶宛的移民,1936年被强制迁居的波兰人,1937年从伊朗和阿富汗边境地区被强制迁移的移民,正宗东正教派,1929~1933年被迁移的流放富农,“福尔克斯多伊奇分子”,“德国人帮凶”,部分来自克里木的“其他”类移民,1945年来自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的遣返民。

有期移民——1940~1941年来自波罗的海沿岸、西乌克兰、西白俄罗斯和摩尔达维亚的移民,1942年来自克拉斯诺达尔斯克边疆区和罗斯托夫州的移民,“符拉索夫分子”和根据1948年6月2日法令被强制迁移的人口。

第三,从特殊移民的人口来源和历史演变总体进程等综合因素上,特殊移民大体可分为两种基本类型:流放富农—特殊移民和少数民族—特殊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