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三四章 钱多的烧(第2/2页)

那自然是可劲的花,看上什么就买什么。

比如说瓷器,原本欧陆人也不是没有东西盛食物,贵族一般都用铜器、银器甚或是金器,平民则一般用木器,至于面包什么的,直接用篮子装着就行了,也没那么多讲究。

但是,这些东西都有个缺点,那就是不好清洁。

那时候的工艺可没现代发达,铜器、银器、金器和木器什么的都是手工加工出来的,表面那是相当粗糙的。

至于电视里,那基本都是骗人的,什么欧洲中世纪贵族家庭里用金器银器都是光滑如镜,闪光发亮的,那就是开国际玩笑。

那些都是现代工艺加工出来的,用机器压铸出外形,再用电镀在表面均匀的镀上一层薄薄的金银,甚或是装饰铬,那自然是光滑如镜。

欧陆这会儿哪里有什么压铸技术,更没有什么电镀技术,金器银器什么的加工出来看上去是平的就算不错了,其实,表面一点都不平整,菜汁沾上去很难洗干净,用的时间长了,就会有很大的异味。

瓷器就不一样了,表面是烧着出来的,基本上跟镜子一样光滑,不管什么脏东西,用水一冲,再用布一擦,基本干净如新。

这会儿他们有钱了,成暴发户了,自然想用更好的瓷器了。

所以,大明的瓷器传入欧陆之后便倍受到追捧,有时候有的瓷器甚至需要通过拍卖才能获取。

这可不是开玩笑的,比如景泰蓝的价格就是通过这一时期欧陆的拍卖涨上去的。

景泰蓝的工艺对于当时的欧陆人来说那自然是相当高深的,但是,对于大明匠户来说,也就那样了,如果算人工撑死也就几两银子而已,而且大明的匠户给官方制造瓷器还是免费的呢,只要管饭就行,至于材料,那也是就地取材,根本就不用花什么钱的。

所以,一开始的时候,景泰蓝的价格并不高,一个半人高的景泰蓝花瓶能卖个几十两银子就不错了。

但是,这东西一旦运到欧陆那就不得了了,物以稀为贵啊,大明传到欧陆的瓷器本就不多,景泰蓝更是少之又少,一般都需要拍卖才能获得。

这东西其实就没什么实用性了,就是摆那里好看而已,没办法,这会儿欧陆贵族就是有钱啊,钱多的烧,稀罕的东西他们自然是拼命的抢,一件普通的景泰蓝在欧陆拍卖到数千两甚至数万两都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