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种家将——帝国不老的传说(第6/9页)

仨草包不知道他们真是乌鸦嘴,精心编造的故事不久后成了真实的谎言。

面对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种世衡照单全收,他收留了三人并任命三人为监商税官,在青涧城招摇过市,威风八面。

很快,种世衡就派出了一个特殊的回使——手下的大将,曾经做过和尚的王嵩。

当初王嵩来投奔种世衡的时候,还是个和尚,叫光信,种世衡非常宠信他,每月好酒好肉供养着,什么事都不做。过了小半年,有一天种世衡突然把王嵩给抓起来,说他背叛了种世衡,王嵩不知所以死不承认。

种世衡令人严刑拷打,酷刑用遍,王和尚说没有的事我不会承认。

最后,种世衡令人放下已经打得只剩半条命的王嵩,并脱下自己的衣袍给他披上,说真汉子也,我有一件天大的事,可以交给你去做了。

很快王嵩就接到了这个不平常的任务。

在野利的帐营,野利兄弟高规格接待和尚,问种将军那边有什么安排,俺们什么时候率部投诚。

光信和尚不语,只是交给了野利兄弟一根枣树枝、一幅乌龟图。

野利兄弟没啥文化,给搞蒙了,问光信,光信说种将军就让我带这个来,其他一概不知。

这下野利兄弟没招了,不知道种世衡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元昊在野利部落设有耳目,第一时间知道了北宋那边派人,于是派人向野利兄弟要密信,密信没有,野利兄弟只好把光信和尚交给了元昊。

元昊严刑逼供,使尽党项十大酷刑,光信和尚均不受,打死咬口说没密信,就是一根零树枝、一幅乌龟图。

正在元昊没了耐心的时候,审讯工作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光信招了,拿出了种世衡给野利兄弟的密信。

信上种世衡热情地向野利兄弟发出召唤,说来吧兄弟,北宋欢迎你们,夏州节度使的官给你们留着,月薪比帝国的宰相收入还高十倍。

这好像正是元昊和野利兄弟所希望的结果,但光信的表演却让事情起了质的变化,如果真是按部就班,光信和尚又何苦唱这出戏?

元昊觉得不对劲,莫非他们假戏真唱,莫非野利遇乞知道自己和他老婆没藏氏有了一腿。

做贼心虚的元昊决定背着野利兄弟派出自己的使者李文贵。

作为野利的使者,李文贵在青涧城同样遇到了高规格的接待,这次种世衡和李文贵约定了双方起事的时间地点。

李文贵回来对元昊说,野利兄弟恐怕是真要反了,大王上他们的当了。

元昊大惊,立即把野利旺荣抓起来砍了头,把野利遇乞打进了大牢。

种世衡听说野利旺荣被砍头的消息,带着人到青涧城外烧黄纸哭拜祭奠野利旺荣,悼词情真意切,哭诉上苍无眼让野利旺荣兄弟死得如此凄惨,我种世衡还没与你功成名就把酒言欢你怎么就走了!种世衡的哭声自然又传到了元昊的耳朵里,这一哭,把大牢里野利遇乞的头也给哭掉了(当然,野利遇乞那漂亮的老婆应该也是他脑袋落地的重要原因)。

砍掉手下两个大将后,元昊拍拍脑门,说等等,当初我们是想做啥——哦,演苦肉计,计赚青涧城,完了,完了,上当了。

等元昊明白过来的时候,他已经失去了自己的左膀右臂。

夫人,元昊赚了一个(没藏氏),但大将没了。

吃了哑巴亏的元昊做了一个让所有人都不解的动作,他下令放出关押在牢中的光信和尚王嵩,好酒好肉压惊。

王嵩也不管,死也做个饱死鬼,等他酒足饭饱,他听到元昊口中说出了两个字——求和。

从此宋夏双方进入了谈判阶段,经过反复的讨价还价,最后终于达成和约,北宋人再次获得了以金钱换取和平的机会。

种世衡兵不血刃,除掉了西夏两员大将,取得了宋夏开战以来最大的战绩,这也是北宋人为与西夏人和谈取得的最大资本。

庆历五年(公元1045年),种世衡奉命筑细腰城,城成,世衡病逝。

种世衡在西北战场上呆的时间并不长,领兵不多,官职不高,可帝国的文人在评价西北战事时,一致评定,西北战场上,战功最高的武将,狄青、种世衡也。

种世衡是不幸的,由于他在西北刚打下种家军的名头时就撒手西去,没能享受后来如狄青般出将入相的荣光,但他又是幸运的,幸运的是他有几个好儿子,在西北接过了他的指挥鞭,把种家军的旗帜牢牢地插在了西北。

种世衡的三个儿子,种诂、种诊、种谔,都没有离开过西北这片土地,时人称为“西北三种”。

大儿子种诂在年轻时的理想并不是做一名杰出的将军,他更向往的是自己的叔爷种放于未发达前在终南山过的那种隐士生活,并一度被人们称为“小隐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