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瓷韵流风 第三〇九章 回应(第3/3页)

“所以,皇兄。沐风不想让皇兄为难……他之所以入朝,是回报皇祖父和皇兄的知遇之恩,也是为了嫣然。既然如今大明四海康宁,大局已定,沐风想要功成身退就顺理成章……皇兄,要知道,即便是沐风没有了任何官爵,但他还是你的妹夫。还是我地驸马,不是吗?与其让朝野猜忌,让皇兄为难,不如让沐风退一步……”朱嫣然缓缓说道。

作为她来说,她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大明皇室因为猜忌林沐风而闹出一些什么“不愉快”来。所以。她越来越觉得林沐风地“功成身退”之策不失为自保的良策。

吕后在一旁,也是叹息一声,“皇儿,你妹子说得也有道理。沐风这个孩子对你地辅助之功,你记在心里即可,倒也没有必要非将他留在朝中。”

朱允炆摇了摇头,“母后,嫣然,朕不是昏君,朕绝不会去做那种寒噤天下人之心的兔死狗烹之事。朕要将沐风留在朕的身边。朕要与他一起携手开创大明江山不世之基业。朕做明君,他做名臣。千古留名,万年不朽!”

朱嫣然还要再说什么,朱允炆摆了摆手,“此事就这样吧,朕自有主张。嫣然,他摆了朕一道,朕就不给他旨意了,你替朕写一封家信给他,让他老老实实安下心来为朕将察合台速速拿下……此外,告诉他,朕早已派人在京师造船厂和福建造船厂集全国之力打造大船,待来年,朕要与他兄弟一起扬帆海外,扬我大明的国威,去他说的那些海外蛮夷去看一看。”

朱嫣然愕然,刚要张口,却见朱允炆已经转了话题,开始询问起吕后的身体状况,只得幽幽一叹,就此作罢。

……

如今地察合台汗国其实应该叫东察合台汗国。此刻,东察合台人可谓是内忧外患,四面楚歌。内部,西域北道地胡人反抗不断,而外面正面临大明的进攻,还有在帕米尔高原上地杜格拉特王国的虎视眈眈。

大明十多万铁骑已经缓缓逼近了别失八里。而高原的那一端,杜格拉特人似乎也在蠢蠢欲动。

内忧外患之下,东察合台人内部开始分裂:一部分贵族拥护大汗黑的儿火者的主张,试图迁居葱岭以北,臣服杜格拉特;而另一部分贵族则拥立黑的儿火者之孙歪思为汗,公开与黑地儿火者叫板,准备臣服大明。

建文2年6月,出乎林沐风和明军的意料,在明军缓缓逼近别失八里一线的时候,东察合台人突然内乱,歪思率军夜袭汗宫,杀死了黑的儿火者以及他手下的死忠共计数千人,即日起歪思即汗位,改国名为别失八里国,派出使者向大明祈求臣服。

此刻的察合台人是没有能力与明军一战地。如果反抗,只能是步瓦刺人和鞑靼人的老路,这一点,歪思看得很清楚。至于西进归顺杜格拉特,在他看来这是非常愚蠢的行为。杜格拉特地贫民蛮,连自己都养活不了,十多万察合台军民迁居过去,只能沦为人家的奴隶,甚至是待宰的羔羊。

既然一定要臣服某一势力来保全种族,歪思宁可选择大明。最起码,察合台人能因此留在世代居住的肥美草原和牧场之上,为子孙后代的繁衍留下一条活路。

当林沐风接到察合台人内乱和乞降的消息后,也着实吃了一惊。此时此刻他才算明白,后世的史家对东察合台人的评价并不算太离谱:察合台人与瓦刺、鞑靼虽然同为蒙古人后裔,但察合台人内部分散不团结,性喜安逸不喜战。经过了连番与瓦刺地对抗和大明地征战之后,察合台人的元气已经大伤,再也无法恢复到往日强势称霸西域地局面了。

不战而降,保全自身,就成为某种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