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声名远扬 第一一四章 金陵诗会(第2/2页)

进了城,林沐风感叹万千,果然是京城,其繁华,其喧闹,其气势,果然名不虚传。李焕文在秦淮河畔给林沐风找了间客栈,让他住下安心等待皇帝的召见,然后自己急着回去找皇太孙交差去了。

林沐风在客栈休息了一个晚上,第二天一早,打开窗户,看着眼前这十里秦淮的行人如织,灯船密布,心里便有些痒痒的。他知道,明清两代,正是十里秦淮地鼎盛时期。金粉楼台,鳞次栉比;画舫凌波,浆声灯影构成了一幅如梦如幻的美景奇观。两岸酒家林立,浓酒笙歌,无数商船昼夜往来河上,许多歌女寄身其中,轻歌曼舞,丝竹飘渺,文人才子流连其间,佳人故事留传千古。

有机会实地一游这历史上大大有名的十里秦淮,也算是不枉自己穿越回明初走一遭了。想到这里,林沐风出了客栈,信步随着熙熙攘攘的人流,沿着秦淮河畔悠悠荡荡而去。他没有什么目标,走到哪里就看到哪里。

突然,见不远处人声鼎沸,无数的贩夫走卒和文人士子包围成了一个大圈。一艘庞大的画舫停靠在岸边,画舫顶端上一面旗杆高高飘扬,上书四个大字:金陵诗会。

林沐风挤进人群中,见众多书生打扮地人抬头望着画舫门口张贴的半幅楹联发呆。原来,这金陵诗会,凡是文人士子不论出身出处,只要能对的出眼前这半幅楹联,都可以进入参与诗会,里面,茶点饮食一概免费。林沐风心里奇道,明初还有金陵诗会这么一个活动?咋没见史书有记载呢?

仰起头,他看了一眼那半幅楹联。上联是“树已半寻休纵斧”,下联空着。

笑了笑,本想离去,但心里却颇为好奇,这古代的诗会到底是何等情形?说实话,他想进去看看热闹。但这楹联吗?嗯?貌似有些眼熟?一些记忆的碎片“转动”起来,半幅下联就萦绕在他的耳际——“果然一点不相干”?对,对,没错,他记得前世在某本书里读到过这样一幅类似的对联。

树已半寻休纵斧,果然一点不相干。

上下联中,‘树’‘果’皆草木类;‘已’‘然’皆虚字;‘半’‘一’皆数字;‘寻’‘点’皆转义为动词;‘休’‘不’皆虚字;‘纵’‘相’皆虚字;‘斧’‘干’则为兵器,对仗工整,妙句天成啊!

没有什么好脸红的,这应该算不上什么剽窃。作为一个穿越者,本身就具有先天的优势。林沐风心里嘿嘿一笑,挤到画舫边上摆设的一座桌案前,提笔刷刷写下这下联,然后交给了看守在一旁地一位老者。老者扫了一眼,沉吟一番,面露奇色,居然起身向林沐风一礼,“公子大才,真是绝对,请进,请进!”

林沐风飘然而入,沿着木板进了画舫。身后,是一片羡慕地惊叹声。

因为设置了这么高难度的一道门槛,所以能进入画舫地士子其实也没有多少。一个非常宽大的大厅中,狭长的桌案摆了两行,每个桌案上都有笔墨纸砚和一些茶点酒水果品之类的东西,目下只有不到三十人坐在桌案后,还有十多个座位空着。桌案前面是一片空场,而空场的前面,一侧摆着5把金交椅,上有5个气势不凡的男子端坐着,另一侧,设置了一张桌案,桌案后有两名翩翩佳公子,一个着白衣,一个着蓝衣,正在交头接耳相谈甚欢。

见林沐风进得厅来,立即有侍者上来引导,指引他坐在了第一排的最右首上。

等了约有半个多时辰,看看已经没有再有人进门来,5把金交椅上所坐之人其中一个,一个矮个子华服男子缓缓站起,走到场中,向两位公子哥唯一颔首,朗声道:“在下解缙,奉皇太孙殿下之命,主持本次金陵诗会……”

话还没说完,在场士子一片沸腾欢呼声——是解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