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节 全面反击(第2/3页)

明军在进攻杨平的时候,并没有遭到日寇的援军,原因很简单,陈豫与邓茂的两路骑兵早就已经赶到了骊川的附近,虎视眈眈的盯着城内的日寇军队呢,只要日寇敢北上救援杨平,那他们就将受到明军骑兵的攻击。丰臣秀吉也不是笨蛋,他很清楚,如果他率领骊川的两个兵团北上的话,恐怕还没有等他杨平,就已经被明军给消灭掉了!

很快,杨平失守的消息传到了骊川,丰臣秀吉心了大骇。如果说临津江一战,交战双方都是野战,而日军的野战能力不能与明军相比的话,那么这次宇喜多秀家的三个兵团据城而守,明军一日就打下了杨平,这足以说明,城市再也不是防守一方的重要据点了,在明军强大的火炮之下,城市已经失去了防御的价值!接着,宇喜多秀家阵亡的消息也传到了丰臣秀吉的耳朵了,这个日军主帅更是悲痛不已。不过,眼前已经没有时间让丰臣秀吉为宇喜多秀家这个年轻的将军感到惋惜了,他的选择只有一个,在明军主力赶到之前,离开城防并不坚固的骊川,退守忠州,希望依托忠州的防御来抵消明军强大的炮兵,并且消耗明军的弹药,以此来拖延明军的进攻!

丰臣秀吉留下了两千人马在骊川的城墙上装模作样之后,立即连夜带着两个兵团的日寇悄悄的离开了骊川城,一路向南而去。这次,日寇撤退的速度还真是不慢,且非常的隐蔽,连一直盘踞在骊川附近的两支名军骑兵都没有收到消息。直到天亮,当陈豫派出的侦察游骑发现骊川城的日寇都撤走了之后,这才反应过来,日寇已经连夜逃跑了!而那留下来断后的两千日寇也在当天下午追上了丰臣秀吉率领主力。

陈豫与邓茂不敢有丝毫的怠慢,见到日寇南逃,两人率开腿叉子就追了上去。不过,与明军打了几仗之后,日寇的逃命本事已经增强了不少。只一天的功夫,在第二日黄昏之前,丰臣秀吉率领的日寇就逃到了忠州城,而很多日寇一天都没有顾得上吃上一口热饭,有的甚至憋了一天都没有小解,为的就是以最快的速度逃到忠州!

邓茂率领的骑兵只晚了半个时辰到达忠州,而此时忠州的日寇也做好了防御准备,见到日寇势众,邓茂没有贸然进攻,让骑兵迅速的切断了忠州附近的几条通道。而等陈豫的骑兵感到之后,立即就占领了忠州南面通往闻庆与尚州的两条道路,切断了日寇的逃路。

卫平率领的主力大军因为受到火炮速度的限制,第三天上午才赶到了忠州城外。而此时,忠州城内的日寇达到了四个兵团,近八万人马(其中两个兵团并没有满员)。明军并没有急于进攻,而是先部署了进攻阵地,封锁了忠州,准备在此与日寇打一次大规模的歼灭战!当然,此时在忠州负责指挥作战的已经不是丰臣秀吉了。在到达忠州的当天晚上,丰臣秀吉就将防御的任务交给了羽柴秀秋,自己则率领五百侍卫,抢在陈豫的骑兵堵死了南下的道路之前,逃往了闻庆,去找退到闻庆修正的,由加藤清正指挥的两个兵团了。

这羽柴秀秋是丰臣秀吉的养子,也是个年轻将领。本来,丰臣秀吉的本姓就是羽柴。而在入侵朝鲜的时候,羽柴秀秋指挥的是第九兵团,也就是最后一个兵团。显然,丰臣秀吉对这个养子还很爱护,而且不太放心,将他放到了最后,由他来负责日军进攻的补给运送工作。不过,打到了现在这一步,羽柴秀秋这个公子哥也不得不上前线了,他恐怕怎么也没有想到会被安排在前线作战吧,不然当初也不会跟随丰臣秀吉远征朝鲜了!

说白了,这羽柴秀秋也就只是借了丰臣秀吉养子的身份,混了个日军将领的位置,而以他个人的能力来说,远配不上当日军统军大将,甚至连小西行长都比不上。而现在,丰臣秀吉一下就把四个兵团交给他指挥,自己则带着五百侍卫逃命去了,羽柴秀秋这个公子哥也慌了手脚。逃跑显然是不可能的,就算他跟着逃回去,丰臣秀吉为了振奋军纪,必然拿他的脑袋开刀。而不逃的话,留在忠州他又能打退明军的进攻吗?

这羽柴秀秋确实没有一点经验,明军早就已经放出话来,绝不收一个日寇俘虏,绝不放过一个入侵朝鲜的日寇(小西行长是唯一的例外)。当羽柴秀秋决定投降的时候,恐怕他想到的只是怎么保住自己的小命,而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一问题吧!而正是他这一决定,最终将近八万日军葬送在了这里,而且也造就了朝鲜战场上明军第一次大规模坑杀日寇降卒的纪录,打开了明军大规模屠杀日寇的先河!

当羽柴秀秋将投降书送到卫平的手里时,卫平也是大吃一惊,他最先认为日寇是假降,为的是引明军上当。不过,当羽柴秀秋将自己的将军信符送来之后,卫平也不得不怀疑,这小子确实是要投降了!当然,卫平是不会客气的,他让日寇使者回去告诉羽柴秀秋,让八万日寇全都放下武器,到城外明军指定的地点集合。当然,卫平没有说太多,如果日寇知道是去送死,那还得花力气进攻忠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