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如果你穿越到宋朝(第6/6页)

到北宋后期至南宋时期,即使夜禁制度仍然保留,也已松弛下来,甚至名存实亡,市民的夜生活不再受限制,城市出现了繁华的夜市。你如果在东京,便会看到,“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耍闹去处,通宵不绝”。京城有一条马行街,由于彻夜燃烧烛油,熏得整条街巷连蚊子都不见一只:“天下苦蚊蚋,都城独马行街无蚊蚋。马行街者,京师夜市酒楼极繁盛处也。蚊蚋恶油,而马行人物嘈杂,灯光照天,每至四更鼓罢,故永绝蚊蚋。”

你如果在杭州,也会发现“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早市从凌晨五更开始,持续到深夜:“夜市除大内前外,诸处亦然,唯中瓦前最胜,扑卖奇巧器皿百色物件,与日间无异。其余坊巷市井,买卖关扑(赌博),酒楼歌馆,直至四鼓后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买早市者,复起开门。无论四时皆然”。

你逛街走累了,可以找个地方坐下来,吃点美食,喝碗饮料,除了昼夜迎客的酒楼茶坊,宋朝夜市上还有各种饮食小摊,叫卖各色美食:“大街有车担设浮铺,点茶汤以便游观之人”;“又有沿街头盘叫卖姜豉、膘皮子、炙椒、酸儿、羊脂韭饼、糟羊蹄、糟蟹,又有担架子卖香辣罐肺、香辣素粉羹、腊肉、细粉科头、姜虾……”;“最是大街一两处面食店及市西坊西食面店,通宵买卖,交晓不绝。缘金吾(古时负责宵禁的官员)不禁,公私营干,夜食于此故也”;“冬月虽大雨雪,亦有夜市盘卖”。

到瓦舍勾栏观中看表演,也是你度过一个愉快夜晚的好选择。瓦舍勾栏,是宋朝城市的娱乐中心,类似于今天的大型夜总会。瓦舍之内,设有勾栏、乐棚,东京城内规模最大的瓦舍,内设“大小勾栏五十余座”,而最大的勾栏“象棚”,居然“可容数千人”。勾栏中日夜表演杂剧、滑稽戏、讲史、歌舞、傀儡戏、皮影戏、魔术、杂技、蹴鞠、相扑等娱乐节目,“夜点红纱栀子灯,鼓乐歌笑至三更乃罢”。北宋后期名动一时的艺人如丁仙现(当时非常走红的演员)、张七圣(当时非常走红的魔术师)等,也会到东京的瓦舍演出,相当于今天的大明星“走穴”。

瓦舍中不独有各种文娱表演,“又多有货药、卖卦、喝故衣(叫卖旧衣服)、探博(赌博)、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煞是热闹。不管冬夏,无论风雨,瓦舍勾栏天天都有演出,有小买卖,“不以风雨寒暑,诸棚看人,日日如是”。

到瓦舍勾栏看表演,你需要掏一点钱,因为瓦舍勾栏的节目都是商业性演出,是要收费的。收费分两种方式,一是收门票,先购票再进入勾栏观看节目,元曲《耍孩儿·庄家不识勾栏》就提到勾栏的门票制:“要了二百钱放过听咱,入得门上个木坡。”另一种收费方式是,免费入场,但在表演之前会有专人向现场观众“讨赏钱”,徐渭《南词叙录》记载说,“宋人凡勾栏未出,一老者先出,夸说大意,以求赏。”为了招徕观众,勾栏还会张挂“招子”,写明演员名字与献演节目,跟今日剧院贴海报做广告没有什么区别。

待到瓦舍勾栏歇息,应该是深夜三更了。你该叫一匹“出租马”,回客店休息了。回去的路上,可以思量思量:宋朝的城市生活,是不是值得你继续逗留下去。

当然,如果你想更深入一点了解宋朝人的社会生活,请你翻开这本小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