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瓮中之鳖(第2/3页)

这还是开始。随后再次在西夏人里应外合之下,盐州城破,一万宋兵只逃出两千人,八千人被屠。当宋朝大军赶到时,西夏大军再次撤离,不知去向。

现在就是夏竦这个呆子也明白西夏大军躲进了连绵的大山里,可是从天都山到六盘山还有白于山,这一片山岭茫茫,不要说几十万人,就是几百万人躲进去,没有熟悉的向导,也很难找到。

这时候就是聪明如种世衡都没有想到,他们犯了一个天大的错误,就是民族政策。西夏的国家形式与宋朝不一样。它更接近联邦制,它是由许多部族组成的一个联盟国家,不过在李德明手上,开始向集权制转变,元昊称帝,改革官制兵制,更是为了将这种松散的联盟拧成一股绳。但元昊做得太急,许多部族不满元昊这种做法,况且他们的国家观念也不是很强。如果这时候是石坚推行的那种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甚至还能将这些部族的心拢住。

可是夏竦没有这样做,也没有其他官员这样想过。事实他们也认为石坚在故弄玄虚,否则他不会连俘虏也要卖。然而他们不知道石坚这是用霸道震摄那些敢于反抗的部族,对归顺宋朝的部族还是以仁道处之的。夏辣倒好,认为这些西夏人都该死,有些士兵为非作歹,他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造成更多的宋兵对西夏人烧杀掳掠,甚至还有许多宋兵熬不住,奸淫妇女。

于是权衡之下,西夏人还是选择了暴戾的元昊,至少他对归顺于他,听他话的部族还不是那么凶残。

这样才造成韦州和盐州两次城门,被里面的居民袭击宋朝守城门的士兵打开。

现在几万名宋兵死得莫明其妙,两万辆粮草大车被烧,使者当着他的面被杀,夏竦更加生气,也越发地将这股怒火发泄在这些老百姓身上。既然你连我们的民夫也杀,那么我为什么不敢杀你们的老百姓。于是夏竦下了连座令,凡参与或帮助元昊军队的,全家格杀。只是几天功夫,几万西夏居民被杀。

这无疑是让西夏百姓与宋兵紧张的关系,火上浇油。

当夏竦再次派出两万宋军守卫韦州时,是夜,韦州城老百姓再次不惜牺牲,打开了韦州南门,放了三万多西夏精锐进来,将这两万宋军全部诛杀。

现在看起来,宋朝大军风光无比,挺进灵州,只差一步,就可以将元昊老巢兴庆府拿下,可是所有的高级将领都感到了不妙。

这时候小将丁杪再次说道:“我明白了。”

这是夏竦为眼下的形势招开了一次会议,听到了丁杪说,一个个望着他。范仲淹问道:“明白了什么?”

丁杪说道:“从去年一战后,其实元昊手上可利用的军队并不多。”

众人白了一眼,这不是废话,否则夏竦敢带着大军进攻西夏。

丁杪说道:“但是元昊在去年年末就要向朝廷交纳赔偿。可是元昊不能交,因为这一交,西夏的士兵和部族认为他怕了我们大宋。那将会有更多的部族投奔到我们宋朝。所以元昊只有一战,但他手上的兵力已经不足将战场在我们大宋国境拉开,所以故意示弱,将我们引到灵州,甚至不异放弃夏、银、韦、盐等数州。这样他就象我们去年一样,占了天时地利人和之利,而且还不会弱些。我们去年仗着的是新武器和石大人的计策,可现在他们仗着的是他们多是骑兵,来无影、去无踪,速度快。”

他这一句话,基本上说到点子上,可是与申义彬石坚相比,道行还是浅了,他这是后知后觉。张元制订的就是这个计划,而好川口之战只是一个引子,甚至他们会想到石坚前来营救,连石坚也要格杀在西夏境内。但丁杪虽然后知后觉,也比大多数将领一头茫然好得多。

说到这里,他又叹了一口气,说:“我又想起石大人说的话,他说最怕的就是陷入人民的战争,那将是海洋,可以将一切淹没。现在我们好象就处于这种局面,因为我们没有注意士兵纪律,让西夏百姓对我们十分愤恨,不要说我们大军占着的优势不大,就是占了很大优势,也等于是睁眼瞎。”

然后他再次叹口气,说道:“夏大人,现在最好我们还是撤退。否则我感觉这个泥潭越陷越深。”

他这样说,就要他再有理,夏竦也听不进去,况且他还提过石坚。夏竦阴深着脸不说话。然而除了撤退,似乎大家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现在不可能二十万大军全部集中起来,回去押运粮食,否则兵力少了,不够人家的啃的。这个没有了后勤,仗还怎么打?

这个会开得不欢而散。然而这时候一个好消息传来,合达尔族族长真汗浑找到夏竦,说他知道西夏那支部队藏在哪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