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老二(第2/3页)

下边的话他没有说,但屋内包括赵祯在内,都听出他话音,那意思是没多少时间好活了。

终于这让刘娥生起了侧隐之心,毕竟与武则天相比,她心的确是软了许多。就是历史上寇准直到仁宗掌权后才平反,也是吕夷简的“功劳”。这也是一个内似丁谓的人,只不过他也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没有丁谓那般恶迹斑斑。

她叹了一口气,说:“好吧,让他回来养老吧。”

直到此时,这首谕旨才发自她的内心。

这使元俨在暗中向石坚竖起了大拇指,让刘娥重新任命寇准,还用得心甘情愿,也只有石坚才能做到。连赵蓉也向石坚投向一个嘉许的目光。

但是石坚又跪下,说:“太后且慢下旨。”

刘娥算是尝到了李培那天的滋味。这少年说话峰回路转,一句话不知道绕多少弯子,不等他说完,可不知道他究竟想说什么。

石坚说道:“太后且慢下旨。现在朝中势局不稳,太后这道谕旨犹如滚油中浇入冷水,弄得不好,反而让那些人狗急跳墙,反而不美。”

元俨一听更是一拍大腿说:“石侍郎可大用,确实此理。”

刘娥也叹道:“依哀家看来这满朝文武也只有石侍郎一人才真正想着江山社稷。”

不过石坚听了却是冷汗直冒,他心里说:太后,你这话可有语病,我想江山社稷?难道我想篡位。他连忙说:“太后,无论是先帝,还是现在圣上,以及太后,对微臣视若亲子一般,微臣都不知道怎么报答。现在国事到了犹关重要的时候,微臣不敢怠慢。更是想辅助太后和圣上使江山社稷更安定繁荣。”

这样一来,不但表明了自己的忠心,更是于不动声色中纠正了刘娥刚才高兴之下的语病。元俨听了眼睛更是一亮,反正他现在是怎么看这少年是怎么地顺眼。

刘娥也反应过来,呵呵一笑,说道:“这孩子,有意思,幸好有你这孩子,替哀家少了不少烦恼。”

石坚又说道:“替主上分忧是微臣该尽的责任。”

刘娥说:“要是那些大臣都这样想说好了。”

石坚想:有啊,可都给你赶跑了,例如范仲淹,鲁宗道、李迪之流,那个差了。不过不敢说,就是一个寇准调回洛阳,还不是京城,都是他用了这么多心思,其他人就别提了。

刘娥说:“哀家明白了你的意思,哀家就等曹大人回京后,稳住局势,再下这道圣旨。”

说完后她才再次将薛奎喊进来。石坚的案子还是要查下去。不过这几人都不太相信那个倨侗临自杀前说的话,因为她都要打算死了,为什么还要咬出真正指使者,如果这样还不如主动供出,还有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不过石坚更加迷糊,他也本以为是丁谓指使的,因为这与夏竦提供的情报相符。可就如薛奎分析的那样,这个倨侗没必要供出主使者。

不过还有一条线,那就是喊石坚去公主寝室的老宫女。现在刘娥也怒了,这还了得,前后几天连死三人,还要对自己图谋不诡,她立即将那些稍微上了一点年纪的宫女全部喊来。可让他们所有人都失望的是石坚并没有找到那个宫女。难道这个宫女是飞进来的?

这时赵蓉在边上提醒道:“石侍郎,你看有没有可能是公公化装的?”

这个倒也有可能,毕竟有的公公自幼进宫,废了一个,也就长不出胡子,再经过化装,又因为天冷,穿的衣服多,看不出喉结,还是不会让人怀疑的。

石坚却是摇摇头,他想了一会,拍起大腿,说:“对了,微臣想起来了。难怪微臣总觉得不对。”

“怎么了?”薛奎紧张地问。现在这案件越闹越大,如果不早点侦破,还不知道会引出多大的事。他可对石坚十分相信的,如果他能想出一条有用的线索那就好了。

石坚说:“微臣跟着那个宫女后面,总觉得不对劲,现在才想起,她身上有一种臭味。”

赵祯奇怪地问:“也许她几天没有洗澡。”

薛奎却说:“不对,下官也想起了原因。石大人意思是她从下水道爬进来的。”

石坚说:“本官正是此意。”

刘娥一听又开始心惊肉跳。这个皇宫是太祖在石敬塘修建的皇宫基础上重新修建的,后来太宗真宗又再次翻修,恐怕现在满开封也找不出一个能完全将皇宫里下水道熟悉的人。于是她再次叫来韩守英。

现在韩守英那是草木尽惊,连死了三个人,他这回算是完了。

不过刘娥现在还没有责备他,只是叫他又对皇宫内的下水道进行排查,并且以后注意巡视。为了怕兵力不够,还特地又给他添加了三千精兵。韩守英见到刘娥不怪罪他反而如此信任,只是伏在地上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