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二一章 逼 投名状(第2/3页)

武清县一直驻扎着京营的部队,锦衣卫和东厂也有探子盯着,给胶州营筹备物资和募集民壮的人怎么大摇大摆的做出来的。

武清如此,想必其余几个地方也是如此了,这样的趋势,山东的兵马莫说是兵精炮利,就算是没有大炮,恐怕开到了城下,城内直接就有人把城门打开了。

做这些后勤工作的,自然在真定府晋州的柳家,现在柳清嵩已经算是胶州营系统的高级文官之一,听到大军要出兵顺天府,除却激动之外,柳清嵩也是等到了难得的卖好机会,说是兵贵神速,不如让柳家来承办此次的大军后勤。

万余兵马的粮草给养,可是个极大的数目,柳清嵩派人给族长柳清扬送去急信的时候,还在信上单独说明,如果家里觉得开销太大,自己做官这么多年还是捞了点银钱,愿意贴补,这可是为了柳家的富贵做投资。

柳清扬比柳清嵩看的更加明白,自从胶州营用他们柳家在北直隶做私盐的代理,并且打掉了山西高盛和之后,他们的生意已经是爆炸一般的增长,高盛和和草原上的那些买卖,大头差不多都被柳家和灵山商行联合吃下,赚了多少钱,柳清扬自然是心中有数,只恨自己在李孟起家的时候,没有去和其交往,现在已经是有些晚了,如果将来胶州营得了天下,哪怕是占据北方,陕西那边的市场再分给柳家一点,那也是吃用不尽的富贵。

现在操办军需,先不说其中利润如何,能依靠这个把自己家和山东的关系再拉近一点,那就是谢天谢地了。

自然不用柳清嵩拿钱贴补,柳清扬甚至是停下了部分去往山西的生意,把所有能调集出来的力量用来筹备军资。

柳家是北直隶数得着的大族,行商各处,又和各地的大族豪强关系不错,这次也是不惜工本的把这些关系都给动用了起来,柳家地头蛇的帮忙,加上早就是渗透极深的清查司山东盐帮和灵山商行系统,这才是有了让北直隶和京师人士瞠目结舌的场面。

实际上,现在除却京师周围三十里之外,已经没有官府的探马在游荡了,刘元斌知道了武清的消息,还是靠着自己安排的哨探。

现在尽管是在京师城外扎营,可刘元斌兵马所处的情况就好像是在野战一般,必须要战战兢兢的扎营,并且派出哨探不停的在外面打探,这也是让人很难堪的局面,明明是在内线,可就如同睁眼瞎子一般。

腊月二十三,在很多地方,这个被称为小年的日子等于正式宣布春节的开始,可现在的京师哪有一点过年的气氛。

京师东边刘元斌的大营更是戒备森严,已经不许士兵轻易外出,完全是一副风雨欲来的模样。

可在这样紧张的局面下,提督京营太监刘元斌居然在会客,随着情势的紧张,握有京师内外最强一支武装力量的刘元斌地位一下子高了起来,他的楚军其他人也调拨不动,就算要撤换他也要考虑哗变的危险。

原来高高在上的司礼监大太监王承恩现在也要客客气气的和刘元斌说话了,王承恩现在很羡慕已经是退职返乡的曹化淳,他捞足了银子回到家乡,以山东做事的作风,曹太监将来可以舒舒服服的做个富家翁,他王承恩和崇祯皇帝荣辱一体,去那里跑。

现在的崇祯皇帝已经是精神恍惚了,这时候总要做点什么,大太监王承恩还能动用不少的资源。

他带着还没有逃走的一名兵部员外郎,带着金银和猪羊出城劳军,刘元斌把他们请进了营中。

这也算是权倾朝野的两位大太监的会面,不过场面冷清之极,王承恩的态度放得很低,那兵部员外郎更是奴颜婢膝,可刘元斌很淡然,甚至可以说是漠然,首领太监王承恩这次来不奢求什么调动。

他只是想让对方给自己一个承诺,就是刘元斌不会背弃朝廷的承诺,可这样的承诺,刘元斌都不愿意松口给出,这些皇宫内的太监最重这些虚礼,刘元斌此次连客套也不愿意客套,始终不给明确的答复,到最后,才模模糊糊的说了一句“咱家也是个讲情义的人,不会把刀子放在熟人的脖子上”。

得到这个似是而非的承诺,也比没有什么承诺要好,王承恩心中冰凉一片,可还是脸上带着笑容离开了军营,现在不比以往,形势已经完全的变化了。

他想回去劝劝崇祯皇帝,江南那边有太子,也有钱粮,更有可以依靠的兵马,以及没什么破坏的地盘,去那里,就算是偏安也是个好地盘不是,不过这个念头也就是在王承恩脑中一闪而过。

内阁首辅陈演、锦衣卫都指挥使骆养性,甚至连兵部尚书张国维下狱之前,都曾经劝崇祯皇帝舍弃北地,去往江南以图再起,可崇祯皇帝却带着哭腔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