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七三章 抉择之时 说打就打(第4/5页)

这期间有个后来被孙传庭记住笔记的逸事,两人用很轻松的语气说完郑家的事情之后,李孟感慨的拍了拍大腿开口笑着说道:

“在家呆的太久,髀肉复生啊!”

当年刘备在江东时候,太平安逸的生活过的太久,大腿上的肉变多,骑马不方便,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李孟当然不是刘备当时那种笼中鸟的心态,他只不过是太平太久,想要亲自领兵作战罢了。

孙传庭回答的也是颇为的巧妙,他笑着调侃回答道:

“国公这可是过谦了,大人将来的局面,又怎么会是天下的三分之一呢?”

崇祯十七年七月二十五中午,北直隶,永平府,滦州城,城头上。

“是河北总兵张大帅的兵马吗,大家都是大明的兵丁,何必要这般刀兵相见,彼此伤了和气呢?”

站在滦州城头垛口后面的滦州都司陶大勇在那里声嘶力竭的喊道,没人敢从垛口后探出脑袋看城下的情况,在永平府这边的人谁不知道山东的火器犀利无比。

这边大声的喊,可城下的仅仅有部队的口令和调动时候发出的各种声响,根本没有人理会城头的喊话,陶大勇看看身边这些战战兢兢的兵丁,心中的慌张更甚,猫着腰两只手互相搓弄,不知道如何是好。

“老爷,要不咱们先把那三门将军炮架好,万一事情有个不对,咱们也有个防备。”

陶大勇正在那里琢磨的时候,就听到身边一名家丁谨慎的问道,陶大勇稍微一迟疑,转身就给了这家丁一个耳光,尽管是猫着腰,可这动作却是顺畅无比,耳光抽完,又是一脚,这位滦州城的陶都司恶狠狠的骂道:

“混帐行子,你脑袋上那两个窟窿是装什么的,睁眼瞎子吗,你看不见城下那些炮,咱们就是把炮架设起来,下面的炮也要马上轰上来,到时候咱们都是粉身碎骨的死在这里了,快跟着老子一起喊。”

这位陶都司满打满算也就是能凑起来三千人马,可这河北总兵张江率人来到城下的时候,陶都司能聚集起来的不到五百人,剩下的那些兵丁倒是都在城内,可陶都司不敢动手捉拿,这逃的人这么多,万一激起变乱,自己应付不了。

更气人的是这滦州的知州,老神在在的根本不理会,还口口声声的说什么,大家都是大明的兵马,怎么会有这等火并的恶事,你千万不要伤了和气等等。

娘的,三天两头的就看到晋州柳家的商队去知州府上送礼,果然是互相勾结,都不是什么好东西。

这名陶都司一边是心中暗骂,一边是委屈无比,心想我平时没做过什么错事,怎么今天却找到我头上来了。

尽管河北总兵张江在永平府仅仅是占据了开平中屯卫这一个城池,可属于胶州营,或者是被胶州营庇护的各路队伍却是在永平府的西边横行无忌,大摇大摆的行走各处,滦河和青龙河流经长城内外。

经常有从海路过来,在祥云岛集散的大批物资顺着河流运往草原上,这行为等于是明目张胆的资敌,可谁敢管来着。

据说这山东兵马是把这大批的军资销售到草原上的土默特部那边,也不知道捞了多少的钱财好处,可这些兵马从城下走的时候,有谁敢说什么来着,陶都司以往遇到这样的商队可都是敲点好处的,但凡是山东的商队,还不是客客气气的让过去,就差铺土修路,敲锣打鼓了。

这头都已经是磕在了地上,但对方仍然是不领情来打,这还有没有天理王法了,可对方城下四千多人,两千多骑马的,火炮十门,明显看着口径还比城上的要大不少,怎么盘算自己也都是打不过。

“打开城门,交出防务,胶州营河北军保证不会在城内抢掠做害,保证城内官民和投降士兵的安全!”

城上声嘶力竭的喊话都快要哭出来了,城下的河北军终于是有了回应,听到这个喊话,城上的陶都司就呆在了那里,尽管没有明确的说出什么词,可这就是要求城上的守军投降了,除却交出这城池之外,让陶都司干什么他都不会有什么异议。

在永平各个城池驻守的军将,都是山海关总兵高第的心腹亲信,这位陶都司可是当年给高第当过亲兵的,算是一家人。

如果这边开城,自己的行为非得被人骂到死,这陶都司还在犹豫间,身边的一名亲兵大喊了一声道:

“老爷,城下开炮了!”

借着就是划破空气的呼啸,每个人在这个瞬间都是趴在了地上,心里祈求这炮弹不要打到自己,“轰”的一声,城下打上来的金属弹丸顿时是砸到了城楼上,城下的人这一炮应该是为了威慑开的,不想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