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五四章 下套 边角之战(第2/5页)

崇祯十七年的正月初十,在上次交易的市集上,又进行了一次买卖交易,或许是上次的风声在草原上已经是流传了开来,除却土默特部之外,还有得到消息的部落也都是前来,趁着价钱还算便宜的时候,多购买一些。

自称太原府商号的盐商们所带来的盐货和铁器,又是很快的被抢购一空,价钱什么的,都要比平日里高出许多,可又比先前那高出几十倍的价钱要便宜不少,现在这么多人来买,那可是卖方市场,你不买别人就动手了。

这么好的生意,让这太原府某商号的掌柜伙计们都是眉开眼笑,都是说要下次带更多的货物前来。

这家太原府的商号还颇为自豪的和来买货的蒙古人炫耀,说是他们家的掌柜已经是搭上了大同总兵陈永福这条线,草原上的买卖,差不多就要被他们一家垄断了,尽管过来买盐买铁的这帮人陪着笑脸,客气无比。

可心中都是暗自的叫苦,即便是现在这种翻了近十倍的价格,对于几十万人的各个部落来说,也是承受不起的高价。

因为这个价格,现在各个部都不敢花钱买多了,可这些必需品少了,部落里也是要渐渐的生出乱子来。

这次的生意结束后,土默特汗派人向着大同附近所有千人以上的部落发出了信函,邀请各个部落的贵人来土默特部的金帐议事。

尽管盐价高昂,可人还是要吃盐,生意还是要做,西蒙古那边和陕西的边民彼此还为这池盐的归属争斗不休,偶尔露出来的那些星点的盐货根本不管用,眼看着就要受这些所谓太原商号的盘剥了。

或许是知道卖出来的量各个部落很快就要用光,这自称来自太原府的商队在正月二十五那天又是运货来到了草原上。

本来这样的盐货铁器,差不多要一个月才有一次,可这边却这样的频繁,摆明了就是想要赚蒙古人的钱。

草原上没有什么水路,从太原府那边过来的货物都是走大同,出口子然后到草原上,运输工具则是用的牛马大车,按照土默特部的判断,这些商人不可能在二十天的时间内,就能调集这批货物北上。

应该是在大同府这边有一个仓库,看来这盐价高涨的原因就是那大同总兵陈永福,这些大明的官贪图钱财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二月十五,这次的货物又是多了点,可来的蒙古部落买手更多,明显是僧多粥少的局面,就有那土默特部的万户单独设帐宴请这商队的头目,羊羔美酒,美艳侍女,又有些见不得的好处。

把这个商队的头目搞得五迷三道,真是套出来了不少的事情,比如说这家商行叫什么灵山商行,是山东商人和大同总兵陈永福合股开的。

在总兵陈永福率军从河南来到山西这边来的时候,山东商人们在半路上协助粮饷,并且送了不少的银子,结果让总兵陈永富颇为的赏识,这次合伙开设的商行,陈永福也是占了五成的份子。

山东商人都是贩盐贩铁的,来到这山西当然和本地这些商人们冲突不少,那大同总兵陈永福也是有手段,直接是禁绝了山西商人们的财源,把这些暴利的行当,都是交给山东的商行来做。

而且还有些别的事情,比如说那掌柜的说道,在大同城内就有一所由军仓改建的盐仓,里面储存的盐货,足够草原上吃用一年,每次来卖的货物,都是从那个盐仓里面调拨货物,运过来的。

土默特部的万户听到这盐仓的消息之后,立刻是眼睛亮了,连声的劝酒,等到喝到酣畅处,那名万户又是说道:

“土默特部用度颇大,如果贵商号能降低下价钱,我们大汗决定会买下一年的份量……”

这买卖说出来,那位掌柜当即就是被吓醒了酒,一年的份量,按照这个价钱,即便是降低,也会有几十万两银子的利润,啧啧,几十万两,大明一年的税赋才多少,都说这些蒙古部落这么多年积攒了许多的钱财,看来当真是不假。

这么大的买卖,那位掌柜肯定也是做不了主的,只能是回去禀报上峰来决定,按照和大明打了多年交道的蒙古人的看法,有这么大一大笔银子,那位合股的大同总兵陈永福肯定会放行,搞不好还会派军兵一同运送。

大帐里的商议结束之后,又是狂欢了一次,还真是宾主尽欢,在土默特骑兵的护送下,这灵山商行的掌柜带着自己的伙计,匆匆忙忙的回到了大同。

果然,这么大的生意人人动心,何况土默特部还大方的付了三百两黄金作为定金,五天后,在草原上等待消息的蒙古头目就是接到了这个商行传出来的消息,说是三月初五,第一批的盐货就会运送到草原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