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四七章 将有大事(第3/5页)

不过济南府那边也有私下的消息,说是大帅对张坤的举动尽管高兴可却不赞同,立功给山东挣来了实际的利益,这个不假,可身为指挥官冲锋在前,以身犯险,这可是大忌讳,如果万一有个意外,那损失就太大了。

无论怎么说,这件事情最大受益的个人就是张坤,在正式的任命没有夏来之前,张坤已经是兴高采烈了。

既然是立功博得了这么多的好处,身在永平府,那就应该去立更大的功勋,赚来更多的好处才是。

可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张坤夺城的动作很快,消息一时间还没有泄露出去,差不多在河间府的四千多名士兵派来的同时,大股小股的“蒙古马匪”开始进入中屯卫附近的地区,并且也有永平府的军将率领军队逐渐的靠近,口口声声说是为了帮助山东兵马平定匪患,在知道了山东在中屯卫这边驻扎了五千兵马之后,这才是稍微收敛了些。

这段时间的张坤倒是顾不得什么建立功勋了,而是忙着调动兵马防备被这永平府的兵马冲进来,变得前功尽弃。

在这段日子里,也有些瞠目结舌的事情,比如说屯田田庄初建,向着各处招募种地干活的农民,永平府已经是北地边缘,庄稼的收成一般,加上耕种的田地本来就少,在收成的时候,又是动员这么多青壮去阻挠山东的兵马,已经是有了亏空。

那些军将是不管这些百姓死活的,可胶州营屯田田庄初设,却还要做个样子规程出来,总不能不管,结果向付义为了自己和嫡系储备的大批粮草,都是被张坤发给中屯卫这些新招募的屯田户过冬。

这个举动的效果惊人的好,凡是听到这个消息的永平府居民都是从各处赶过来,纷纷过来投奔参加,反正在哪里都是做牛做马,山东这边给粮食过冬,给他做牛做马岂不是更好。

让张坤惊讶的事情是,居然还有零零散散的蒙古人过来投靠,有些人就是前面所说的那些蒙古马匪。

草原上一到冬天大雪纷飞,没有足够积储那就是活活被冻死的命运,这些蒙古马匪都是穷的底掉,能有个活命的地方不比跟人拼命要强很多,何况看着山东这边如此的强悍,已经有在这些山东兵马面前全军覆没的了,是死是活,是饿是饱,不管是汉人还是蒙古人都会分的很清楚。

这件事情到了最后更加的让人啼笑皆非,很多蒙古穷苦牧民听说这边的消息后,拖家带口的从草原上赶过来,就是想要在这屯田田庄捞取个屯田户的位置。

在草原上,给那些权贵那颜做工,甚至连农奴都不如,生死没有自己的权利,温饱更是不用想了,既然关内有这样的大善人,为什么不来投奔。

永平府缺人力,西面的顺天府差不多被忠心于京师的兵马完全截断,而永平府东边则是本地兵马的防区。

河间府那边也需要大批的人力,长途的迁徙也不现实,这蒙古牧民和汉人生活习惯不同,牧民能不能种地,这实在是不好说。

但缺人也是实实在在的事实,张坤把这些蒙古牧民打散了分到汉民之中,但这样却也有个好处,本来在永平府这边设立屯田田庄主要的屯田户都是卫所和军队中的人员,即便是打散了,彼此也能互通声气。

本来外面就有大敌,可还要分出力量来防备内部,把这些蒙古牧民打散分入各个田庄,反倒是有个分化稀释的作用,这些人反倒是更好管了。

要说张坤能迅速的爬到这个位置上,的确是有他过人的地方,这些蒙古牧民的投奔,尽管是给田庄补充了人力,是大好事,可张坤却感觉这其中应该有更大的好处在,为这个,他特意给河北总兵张江写了一封信,委托自己的上司转交给大帅。

济南城的中秋节比起往年来要热闹许多,最起码中秋节这天吃的团圆饭要比往日人多,因为几位长辈都要见面,所以女眷另外有一个席面。男丁们则是在正堂上酒宴,这宴席上有几张陌生的面孔。

木云瑶的父亲木恭镐,再就是木云瑶的兄长木慈安,颜参政和刘福来都是坐在席上,这算是纯粹的家宴了,大家也都是有些好奇,木云瑶的出身和来历在胶州营内是个谜,因为目前山东的举动和政策都比较敏感,如果木云瑶的真实身份暴露出来,肯定会有这样那样的麻烦。

谁也没有想到二夫人木云瑶会突然多这么一大家人出来,木恭镐言谈举止都是颇有贵人之态,一看出身不凡,木夫人也是如此,木慈安温文尔雅,这样的表现和气度,在大明非勋贵或者世家子不会有。

而且这个勋贵或者世家子还得是极为清贵之家,靠着军功爬上来的那些人断然不会有这样的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