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三八章 接泰山 笑最后(第2/5页)

这么一代代的憋屈下来,心理想不变态都难,怎么发泄心中的这些情绪,除却酒色之外,也就是祸害百姓了。

说起来或许是个笑话,地方上的藩王喜好酒色,一般都是被朝廷褒奖,称为淳厚,因为沉迷酒色之中,最起码不会危害朝廷中枢,至于贪财压榨,地方官也没有办法去管,往往是大批无赖恶人投靠宗藩,依仗权势圈占田地,逼迫良民百姓,地方上苦不堪言、民不聊生。

这些藩王,就算是在城内杀人,也不在地方官的管辖范围之内,用无法无天来形容他们丝毫不为过。

藩王们如此的为害地方,却无法制约,所以他们站到了所有人的对立面上去,不光是百姓们反感痛恨,就连地方上的文人士子,高门大户,甚至是地方官僚也是深恨,周王在开封城中的确不能说是坏人,甚至做过许多好事。

可周王一家从未出城,凡是听到这周王遭遇的,大都是把本地的藩王代入进去,那肯定是大声叫好了。

在兖州府城嵫阳的某件事可以更具体的说明这个态度,眼下的鲁王府完全被圈在了嵫阳城中,他在城外的那些王庄良田都是被“丈量”到了屯田田庄的名下,很有些平民百姓因此受益。

当年这鲁王府在兖州府地面上着实的做了几件伤天害理的事情,七月间,周王府焚毁的消息传到山东,就有人半夜在鲁王府外大骂,说是你们这些混帐为什么不找把火把自己点着了,让嵫阳百姓高兴高兴。

鲁王府噤若寒蝉,不敢有任何的反应,他们可真是害怕得罪了山东的这位杀神,晚上不小心被“失火”。

很少有人注意到,大火燃起的第二天,包围在周王府之外的山东士兵少了五百名,同时,一支运送粮食的船队,开始启航,从黄河顺着运河返回山东。

其中两艘大船号称是用大福船的制造技术造出来的,他们有目前的大小是因为河道的限制,如果不是这样,这艘船还能造的更加巨大。

这样的船只,逆流而上航行到开封城渡口,让开封城上下一阵的惊叹,这样的船只怎么看也不是用来运送粮食,而像是炫耀山东的实力。

两艘让人惊叹的大船的确不是用来运送粮食的,在山东来到开封城这边的船只,送完粮食和盐货之后,往往还要带着些开封城中的特产回去,开封城的金银珍玩,还有一些大库中储存的物资。

但这两艘船现在没有装载货物也没有装载粮食,而是装着周王一家人,为了保险起见,从开封城一直到下游的仪封这一段,都是不让他们走上甲板,等到过了仪封,这边已经进入了山东兵马控制区,自然也就松了口气。

让憋闷颠簸了几天的周王一家,走上了甲板,藩王是大明仅次于皇帝的富贵,这么把周王朱恭枵一家掳掠来,难免他们全家会有什么过激的举动。

在甲板上的周王府一家,每个人身后都有人在盯着,要有人走到船舷边上就会有人劝阻,不过显然随行的这些人担心太多了,周王一家老小,每个人都是兴奋异常,全然没有失却荣华富贵的忧伤和绝望。

随行的这些山东盐帮和亲兵营的人员互相交换情报,发现周王府这些人在船舱内的时候就已经兴高采烈了。

黄河行船,顺流逆流,所需要的时间都是非常的长,在船上开始几天还能感觉到新鲜,接下来的日子就颇为的枯燥无聊。周王府的这些,从周王到周王的小孙子,都好像是看个没够,给人一种什么市面都没有见过的印象。

在船舱里就是那样的兴高采烈,到了甲板之后,每个人都是看个没够,甚至到了吃饭的时候,都让人把饭食拿上来,而不愿意下去。

山东过来的这些人根本理解,这枯燥的两岸景色到底有什么可看的,从开封城渡口到归德府这边,需要四五天的时间,这么长时间居然还没有看够,实在是让人不可思议。

走到归德府境内的时候,周王一家就连晚饭都要在甲板上吃了,好在这个时候是夏季,天气倒也适合。

而且上面早就是有了吩咐,要求对周王一家一定要伺候好,不能怠慢,这饭桌上也是好酒珍馐,什么都不缺的。

这天周王多喝了几杯,说得话未免有些多,不过这句话却让船上的这些士兵密探们,明白了周王一家为什么看周围如此兴奋。

“原本以为我这一辈子,儿孙这一辈子,只能看开封城中的这一片天,喝这开封城中的水,却没有想到会有一天居然能逃出这个大监狱,看看这天地之间的不同的景色,真是上天眷顾。”

尽管藩王和皇族们在城中穷奢极欲,可以为非作歹,但他们祖祖辈辈被圈在一块地方,永远不能出来,这种境遇也会让人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