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三七章 元帅府 开封城(第3/6页)

“国公大人……”

“孙先生也不必把这件事看得太过重要,胶州营行军作战,最忌讳的就是远离后勤孤军深入,河间府、永平府、山海关之地,并不是经营透了的地方,又有多方的实力敌对,若是我派军北上,粮秣补给的后路不稳,你叫下面的军兵如何能安心作战,万一有个闪失,那才真是得不偿失了。”

胶州营的战术特点是倚重火器,火铳和火炮对于后勤的依赖都非常的大,而且胶州营向来是足粮足饷,这种足粮足饷的报酬也是保重士气的一种手段,不过这种战术的特点和足粮足饷,这粮秣补给的重要性就更加的凸显。

必须要保证有个稳固的后方,胶州营的部队才能充份的发挥出战力来,要有稳固的后方和补给基地,可并不是搭建几座仓库储备军需物资就可以的。

按照李孟的话说,必须要把这个地方经营透,这个透字,就是山东能够完全的掌控,建立起来屯田田庄,然后通过这个屯田田庄建立起兵站、仓库和临时的堡垒要塞,形成稳固的后方。

孙传庭也是明白这番道理,目前河间府尚且是草创,永平府那边还没有开展,要等到李孟说的这种“稳固”建立起来,那可太耽误工夫了,孙传庭一时间也不知道说什么才好,大帅这么做倒也不能说的上是自大轻敌,倒像是慎重过度的状态。

“大帅,稳妥固然是个道理,可眼下这个局面,却应该讲求个兵贵神速,尽快的给鞑虏打击,让他们不能在关外如此从容的恢复!”

听到孙传庭的这句话,李孟先是一愣,接着就哈哈的笑出声来,他总算是明摆这位老先生到底怎么想了,收住了笑声,李孟开口从容的问道:

“孙先生所说,我军深入辽东之地,打击鞑虏,先生以为我军这么行险会胜还是会败。”

李孟问的慎重,孙传庭也是想了下才开口回答说道:

“山东兵马如今是天下第一强军,尽管是轻师袭远,但仍然有八成的把握在打击之后,全身而退!”

“先生对山东兵马有这般的信心,说明我胶州营兵马的确是强军,可如今这个局面,就算是深入到关外辽东,大胜鞑虏之后,还是要退回关内,因为在关外毕竟是孤军,且无法取得给养,等我这只孤军一离开,那鞑子还是要恢复,依旧是这个循环,而且孤军袭远,耗费巨大,还很容易被其他的敌人盯上,方才先生也是说八成的把握,这万一有个闪失,那可真是得不偿失了!”

“大帅,鞑虏在外从容恢复,莫非我山东兵马就这般坐视,任由其坐大不成?”

孙传庭已经说的有些急了,他是最注意这身份礼法的人,李孟被封为国公,他也是一直开口称呼国公大人,此时情急之下,已经是把国公的称呼变成了更加随便一些的大帅,顾不得了。

“不是任其坐大,是我方要积蓄力量给其决定性的一击,孙先生你对咱们胶州营的力量也有信心,李某的信心更足,与其一次次的击败,不如在一次大战之中彻底的歼灭,现在咱们山东所做的就是这件事!”

李孟说这话的时候目露神光,自信异常,这番自信豪气的话语极为的有感染力,孙传庭一时间也是说不出话来。

鞑虏的这般恢复,李孟并不惧怕,他所计划的是河间府和永平府确保了稳定的通路之后,全力一击,彻底的扫灭这个祸害华夏的蛮族毒瘤。

孙传庭大口的呼吸了一下,李孟的这个计划还真是出乎意料的大,本来按照他的理解,朝着永平府和山海关那个方向发展,不过是为了避免经略中原的时候在这个方向上的鞑虏入关侵扰。

可却没有想到李孟的计划如此的大,此去关外,乃是为了灭国。听到这个计划,孙传庭也是有些心神激荡。

大明自万历三大征之后,对外征战处处失败,近五十年没有一胜,北地鞑虏先不说,更有南方奢安之乱死伤汉人百万,算起来,华夏的这种颓弱,差不多从五代时候就已经开始,在明成祖朱棣的时候稍有起色,到了英宗时候又是一步步的走了下坡路,所谓中央帝国,天朝威仪早就是荡然无存,孙传庭偶尔想到汉唐时候威压天下,动辄灭国的武功,禁不住心中嗟叹。

谁想到在这样的衰颓乱世,居然还有李孟这样的豪杰,以一人之力,扫荡华夏颓弱之风,建立了强大无比的武力。

方才豪气无比的和自己讨论灭国之计,这等大事,这等豪壮武功,居然自己也能参与其中,这是何等的幸运。

孙传庭此时想的很多,一时间却不知道说什么是好,对于孙传庭这等人物来说,很少有这种在上位者面前失态的举动,可见其心情有多么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