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二九章 柳家 求杀人(第3/4页)

据说这样的人物多在南北两京、江南富庶之地,李孟或者匆匆经过,或者是没有去过,当然不会见到这样的人物。

不过这位柳家的长房长子,下代的家主柳清杨,却给了李孟这个第一印象,玉树临风,倜傥模样,尽管这柳清杨也是四十多岁模样,却一点看不出这个时代常见的未老先衰,而是更增添些稳重的神采。

所谓第一印象是最重要的,那这柳清杨给李孟的印象就已经是满分了,看到这柳清杨,李孟想起从前听到的一些话,说是雍容气度,富贵气质,那可不是一代两代就能养成的,所以要看这些,一定要在世家子身上找。

可李孟来到这个时代之后,所见到的世家子弟大部分如同猪狗一般,山东右参政柳青嵩倒是个能人,可这圆滚滚好像是个球一样,今天这柳清杨倒真是证明了这句话,这些想法电转,李孟脸上笑意淡淡,身后向屋中虚请。

柳青嵩和柳清杨都是谢过,举步走进屋中,柳青嵩礼节周到到了十分,不过却有些殷切讨好的味道,而柳清杨却是做的中规中矩,这沉稳气度让李孟又是点头。

的确是金玉其外,接下来要看看其中了……

这个客厅之中,茶壶茶杯被端上来之后,下人们就是退了下去,主客自斟自饮,这倒是齐国公府有异于他处的规矩,这也是避免被人偷听。

一般李孟见外客,在身后屏风处,除却坐着袁文宏还有四名卫士之外,整个房间内不留其他的闲人。

“最近地方扩充,柳参政也是忙得很,怎么今天有时间来本帅的幕府,这可真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啊!”

柳青嵩此时真是如饮甘醴一般,浑身上下的毛孔都是透着舒服,没想到自己和齐国公之间的关系这么亲近,已经被这么看重了,他在那里舒坦,边上的一直是沉默不语的柳清杨听见方才的话,心中却是挑了挑。

“地方扩充,柳参政忙得很”这两句话说的轻巧,地盘扩充,大明天下,地方上的武将谈什么扩充。自己这位堂弟是山东的参政,管着的就是山东的地盘,而且按照规矩,他能管理的也只是山东的部分,地盘扩充,他跟着忙什么。

这短短的几句对答,倒真是证明了关于山东,关于李孟的种种传闻,山东的文武都是安之若素,真是让人咋舌。

要知道,参政本就是高品的地方官,见国公这等爵位的勋贵,恭敬些自称下官,平常些自称本官,这都是符合礼节的,可柳青嵩自称是小人,谦卑到了极处。

这山东的李孟,从起家到成为风云人物,有迹可循只出不过十年,步步都是那种平常之极的套路,怎么能让他在这衰退之世,做到了这样的地步。

不过越是这般与传闻符合,和自己这次来山东的目的就是越是暗合,柳清杨给身边的人用了个眼色。

这个小动作也是被李孟看在眼中,看着柳青嵩下意识弯腰躬身,转过来要和自己讲话,一边是觉得好笑,一边觉得有些警惕,自己山东这般的局面,给这个柳青嵩这样的位置和信任,但他对自己家族仍然是忠心耿耿。

如果说将来吸取人才,家族的利益和山东的利益甚至是整个国家的利益,当事人该如何的取舍,这还真不好说。

柳青嵩已经是转过神来,准备好了说辞,他开口恳切的说道:

“前些日子,小人从来往的公文上指导,沧州附近的长芦盐场已经被咱们山东掌握在手中,小人的家族,素来和这长芦盐场有些生意往来的。”

在这兵荒马乱的年头,想要种地发财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就连山东的屯田田庄在最开始都是不过不失,别说那些力量更小的豪门大族了,为了维持家族的兴旺,保证一个繁荣向上的局面。

很多豪门大族都是把方向转到了商业和其他方面,有的人甚至是铤而走险,做那些违禁的生意。有许多大族因为这个犯事烟消云散,也有些大族依靠冒险真正的发了财。

在各项违禁的买卖之中,最现实可行的有几项,一是在海上做海盗兼做贸易,不过这些都是些海盗和江南的豪商经营,外人很难插手进去,二是贩卖武器以及各种要紧的军需给鞑虏和流贼,这也是,不过敢做这个生意的人更少,那可是昧着良心的买卖,三是贩卖私盐。

这私盐买卖自从被李孟做大之后,天下人都觉得这是发财的好路子,有本事的大搞,没本事的小搞,众人都是各显其能。

柳家是真定府晋州大族,但这一族传承很久,又有人在长芦做过沧州知州,又有人做过盐政司的盐运使。

几代下来,在这长芦盐场的关系盘根错节,搁在以往,这柳家凭着官盐之中的猫腻上下其手,就是发了大财,不过天启年之后,因为种种原因,柳家的人和盐政这一块关系越来越淡,家族也是渐渐的走了下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