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二八章 缺铜 营改团(第3/4页)

“什么隐忧,其他几名主办为什么不知道!”

丁旭躬身的幅度又是大了些,开口说道:

“其他几名主办专注于兵器制造上,却和这原料供应,煤铁开采关系不大,而且卑职所说的隐忧还不曾耽误正事。”

看到李孟点点头,丁旭这才是继续开口说道:

“大帅,铸造火炮耗费铜料极大,目前灵山商行那边的铜还能供应,可卑职同商行送货的那名掌柜谈过,说是这些铜料大部分都是通过搜集铜钱而来,这铜钱可是流通之物,若是都被用来铸炮,早晚会造成市面却少流通钱币。”

这样的担心极为的有道理,如果丁旭没有在宫中呆过,对这财赋之事有过接触了解,恐怕也说不出这番见解。

山东没有铜矿,铸造火炮还有一些比较特殊的武器零件,所使用的材料大多是用铜,原材料只能是收购市面上的铜器和换来铜钱,胶州营的对火炮的需求很大,城防要塞、部队野战都要用到火炮,特别是如今扩军备战,火炮需求增加,铜料的耗费更大。

偏偏山东的有几个极为发达的工商业城市,这些城市的市面上除却大笔的金银之外,零售买卖主要还是铜钱支付为主。

因为山东各处,平民百姓,即便是屯田田庄的屯田户生活也要比其他的省份好出很多,各路商贾云集山东,商业兴盛,对这铜钱的需求量也是极大,如果说市面上铜钱的数量锐减,金银很少用作日常的流通,那必然要造成极大的混乱。

目前灵山商行的宁乾贵和手下的一干账房掌柜,对收上来的铜钱,要拿出多少的份额给兵器制造局去制造武器,要拿出多少投放到市面上,真是绞尽脑汁,苦恼之极。

为了多收铜钱铜器,灵山商行开出来比市面上略高的价钱去兑换铜钱,收购铜器,结果是山东的平民百姓,甚至是屯田田庄都是把铜钱和铜器兑给灵山商行,灵山商行的把铜钱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投到市面上去,另一部分则是交给兵器制造局,那些被投放到市面上的铜钱又周而复始的回到灵山商行之中。

如果算上铜钱中那些质量低劣的劣钱,还有那些使用多年的旧钱,灵山商行每收一次铜,就是赔上一次。

但按照兵器制造局的需求,各种用途的铜料还需要很大的数量,而在山东的乡间和屯田田庄那边,已经出现了一种现象,就是大家合在一起,定期的购买需要的生活用品,这样因为金额较大,可以用得上白银,因为铜钱作为有利可图的物资要卖给灵山商行。

小商贩们纷纷破产,百姓们的生活也是越来越不方便,而铜钱的价值也越来越高,目前外省和山东的生意大都用金银支付。

每一次的流转,都会有大批的铜钱在兵器制造局变成各种兵器,市面上的铜越来越少,自然价值也是跟着增加。

小商贩的破产,灵山商行和文如商行能够补上,但这些破产的小商贩也是不安定的因素,但铜钱价值的非正常波动,对社会的安定影响很大。

这是种恶性的循环,早晚会出大麻烦,矿监丁旭和灵山商行的掌柜聊过之后,也是琢磨出来了这个道理。

大凡这内廷的宦官,除却少数几个高风亮节的大能之外,其余的多多少少又有些贪财和钻营的偏执。

矿监丁旭被李孟圈在这莱芜之后,本来也长吁短叹,心灰意冷,心想这辈子就死在山东地面,做牛做马了。

谁想到山东总兵李孟居然做出了这么大的局面,没用多少工夫这都是齐国公了,而且丁旭被接纳到系统中之后,可以接触到很多从前不知道的消息,他对胶州营的了解越深,就越觉得在这个团体之中前途无量。

现在的丁旭对李孟没有一点的恨意,反倒是感激异常,此时别人就算是削尖了脑袋都很难钻进这山东胶州营之中,自己却轻而易举的被人抓进来了,这是何等的好运气。

这一两年来,丁旭把自己老家的亲戚都给接到了山东来,扎扎实实的打算在这里长住,成为其中的一份子。

既然打算扎根下去,丁旭就琢磨着如何才能被大帅看中并且赏识,在胶州营这个体系中,靠着贿赂和讨好是没有用的,必须要有真才实学,可现在胶州营各个衙门都是各司其职,都在高速的运转,想要去的赏识必须要别出一格。

这次终于让丁旭找到了机会,把这个众人还没有关注到的问题提了出来,等他说完,看见李孟郑重的神情之后,丁旭知道自己做对了。

本来兴致勃勃的李孟在用饭的时候却情绪不高,孙和斗和郭栋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心想着丁太监到底跟大帅说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