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二三章 平庸之世 见微知着(第3/6页)

袁文宏边说边是仔细观察着李孟的神情,陈圆圆这三个字一出口,明显能看出来李孟的神色跟着变化了下,袁文宏心中暗想,看来这吴家所送的“礼品”还真是很对大帅的心思,做的妙啊!

他当然不知道来自现代的李孟通过书籍和影视所了解到的晚明女子,顾横波、柳如是当初是不知道的,但这陈圆圆可真是大名鼎鼎。

冲冠一怒为红颜,还有那些正史、野史什么的,谁要是不提陈圆圆,谁就不能说自己描写的是晚明。

大凡和政治人物扯上关系的女子,总能得大名,这陈圆圆也因为他和引领清军入关的吴三桂有一段纠缠,这才被传颂很久,可在这个时代来说,陈圆圆不过是一个所谓色艺双绝的名妓,一名在江南士子心中美名无限的年轻女孩而已。

还没等袁文宏说什么,李孟突然哈哈大笑起来,屋中护卫的亲兵们,连同站在一边的袁文宏都是惊讶,可也不敢说太多。

李孟笑的很欢畅,过了会才停了下来,平复了下呼吸,笑着开口询问道:

“袁先生,你可听过这陈圆圆的名头?”

袁文宏还真是迟疑了下,不知道自家大帅这么问是什么意思,不过还是郑重其事的回答说道:

“回禀大帅,学生在济宁的时候,也曾经和人谈论风花雪月之事,陈姑娘是江南的名女,偶有谈及,这也是难免。”

“你可知道陈圆圆为什么是由这吴家送来吗?”

听到李孟的询问,袁文宏定定心神,看着自家主帅的询问,好像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含意,方才的那番大笑也不像是什么得意或者是讽刺的笑,隐约间倒是有些悲愤苍凉,自己这边应该没什么牵扯。

袁文宏放心下来,稍微思索回忆了下,这才开口说道:

“大帅,两京江南,多有无聊文士,记录这些朝野逸闻,风月之事自然也难以避免,学生看书甚多,这才是接触了些,就把知道的和大帅详细解说。”

李孟端起身边的茶碗点点头,抿了口水,袁文宏开口讲述,陈圆圆本是苏州的名妓,崇祯皇帝每日间操心国事,愁眉不展,结果京师的外戚勋贵就琢磨着搜寻美女呈上,缓解皇帝的愁思。

田贵妃的哥哥田畹则是出面搜罗美女的主办,陈圆圆就是这么带到了京师,按照那些笔记的记录,田畹自己被陈圆圆迷住,所以把陈圆圆留在自己府中,没有送给皇帝。

吴三桂曾经在两年前去往京师,因为他是外地的实权武将,京师勋贵都是争相结交,结果吴三桂在田府的酒宴上见到了献歌献舞的陈圆圆,一见之后惊为天人,当即是索要到了自己的手中。

本来想要带出关外,带到宁远,可吴三桂的父亲吴襄却劝吴三桂不要贸然行事,陈圆圆不同于一般女子,太惹人注目,如果带在身边,驻守边境要地,难免会被人诟病参奏,结果陈圆圆就这么留在了中军都督府上。

这次送来想必就是从京师那边送来的,有明一代,文人士子中打听小道消息,传播八卦的习惯极重,就连皇帝的八卦都能编排,别说是吴襄和吴三桂这等边镇的武将了,陈圆圆是江南名妓,这就更引人注目。

各种文章笔记,传播的沸沸扬扬,稍微有心的人就能打听到,袁文宏好歹也是名士,偶尔还要代表李孟和山东的士林交结,自然听到了这些八卦消息。

但他不知道,李孟刚才的大笑不是为陈圆圆上门而笑,而是笑这个世代,晚明时代,果然是末世的气象。

名臣烈女,根本就没有什么人传扬,别说是传扬,甚至连值得传扬的人都没有,而名扬天下的人,不是奸邪小人,就是风月名妓,这个末世根本没有什么英雄,这个时代,或许和晚清龚自珍所叹息的那般“如今的时代,就连匪盗之中都没有杰出的人物,天下都是平庸之辈”。

这样的时代,这样的衰颓,如果没有自己这个变数,那到底会变成什么样子,不敢想像啊!

屋中安静了一会,李孟沉声开口说道:

“一名女孩,被当作商品送来送去,想想也真是可怜,袁先生,收下来吧。”

袁文宏板着脸,站起来躬身领命,心中松了口气,心向这个难办的差事总算是有个结果,刚要告退,就听到李孟开口说道:

“问问她将来有什么打算,让内帐房那边帮着操办下。”

这个命令,袁文宏却能猜到一二,准备领命去办,刚转身迈步,就被李孟叫住,又是沉声吩咐道:

“袁先生,现在知会赵能、周扬、宁乾贵、黄平到本帅这边来下,有辽东之事要商议,留那吴家的使者呆几天,让他那边带个答复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