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一九章 齐王(第3/4页)

这到底是在卖什么关子,大家看着罗侍郎恭恭敬敬的从怀中掏出一个木盒,这时候连伺候的小太监都是被赶了出去,王承恩自己过来接下来,回头看看崇祯皇帝,获得首肯之后,把这个木盒摔在了地上。

看着木盒的大小,装不下那种奏事的折子,王承恩也要小心为上,木盒不结实,被这么一摔就是粉碎,露出里面一个纸卷。

王承恩弯腰捡起,递给了书案后面的崇祯皇帝,崇祯皱着眉头接过纸卷,展开观看,不过是个巴掌大的纸片。

崇祯皇帝先是瞪大了眼睛,他的脸庞迅速的变成了猪肝的颜色,呼吸粗重异常,身体都在那里剧烈的颤抖,已经是气得说不出话来。

站在书案边上的提督京营太监刘元斌看见皇帝这般模样,生怕到时候直接昏厥,连忙走到崇祯皇帝的背后,轻轻的拍打,这才是稍微缓和过来。

崇祯皇帝想要把这纸条扯碎,迟疑了下,重重的拍在桌子上,大喘了几口气才怒声的说道:

“逆贼,逆贼,无耻的武夫,这天下是大明的天下,这杀才如何起了觊觎的心思,他就不怕天打雷劈,天下群起攻之!!”

顿了顿,崇祯皇帝又是大喝道:

“张国维,你这就去布置,调集南北兵马剿灭这无法无天的逆贼,罗顺开,你去山东谈,就谈了这个回来!!朝廷的体面全都被你丢干净了!!”

下面跪着的罗侍郎一听,顿时是明白这位皇帝又要迁怒无关之人了,心急之下也顾不得什么儒雅风度,膝行几步到了跟前,仓惶的跪在地上连连磕头说道:

“陛下,陛下,那李贼说是仿云南例,永镇山东,还要都督南北直隶、山东、河南军务,微臣如何敢答应这等悖逆的要求,当即拂袖而去,李贼的下人追上来给这个木盒,微臣什么也不知道,什么也不知道!!”

听到这罗侍郎的哀告,崇祯皇帝脸色青白不定,到最后却是把那纸条朝着书案前面一丢,站起来冷冷的说道:

“今日,诸位一定拿出个结果,明日间报到朕这里,朕有些乏了,先回去歇息。”

崇祯皇帝的火气,从来都是一波比一波更大,怎么今天却突然泄了气,在内书房的众臣都是面面相觑,不知道今天到底有什么不对。

但众人都是官场上成精的人物,当然不会露出什么疑问神色,都在那里恭恭敬敬的垂手恭送。

等到崇祯皇帝离开,提督京营太监刘元斌琢磨了下,低头把那纸卷捡了起来,内书房内的这些大臣也不管什么官威体统,都是围过来观看。

看见纸卷上的内容,这些平日间涵养功夫十足,不怒自威的一二品大佬们也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齐齐的倒吸一口冷气,那刘元斌的手更是止不住的颤抖,这天下的确是没有什么体统和规矩了。

纸条上只有两个字“齐王”……

既然是胶州营捎过来的纸条,那这想必就是山东总兵李孟的要求了,斩首三万余,全歼鞑虏入寇的大军,的确可以称得上是崇祯年第一大功,就算算上天启年间,恐怕这也是第一等的功劳了。

可要求的这个赏赐,实在是太不合理了,那沐英领兵打败蒙元的粱王,取得了云南之地,世代永镇,但他活着的封号也才是个西平侯而已,死后追封王爵,但是家族世袭也不过是侯爵。沐家在云南,镇守多年,沐晟也是到了征安南立功,才获得国公世袭的恩宠。

有明一代,活着的武将位置最多也就是到国公,就连死后封王的也不过是徐达、常遇春等开国的元勋而已。大部分大将也就是国公罔替,连世袭国公都只有最亲贵的才能拿到。永乐靖难,张玉等人也获得了大封赏,永乐又怜张玉死于王事,对张玉的家属多加优容,但是张玉之子张辅也还是从伯爵开始一级一级升上去,立了无上功勋,才获得公爵,后来他更是保定朝纲的两朝定策元勋,当初也有提议让他在安南交趾之地世代镇守,最后也被驳了回去。

自此以后,封赠公侯的是少之又少,只有外戚可以有机会比较顺利的封到侯爵,武将里面也就是石亨之类的人,因缘际会拿到了侯爵,但是都没有什么好下场。王越本身就是文臣里面最拔尖的人物,上马击贼,下马露布,治军理民,都是有明一季的少有之才,做文臣也做到了察院之首又提督团营,但是他脑子发昏,拿到伯爵以后居然放弃了清贵的文资,改从勋臣班里,想拼命拿个侯爵,结果最后也没有如愿。嘉靖万历以来,想拿个爵赏更是难上加难,就算是李成梁,也不过是伯爵。

明朝制度,跟历朝不同,爵位非常难拿,而高品清望官阶缺嘴是容易,太子太保,少保,太保之类的荣衔,历朝都很看重,太师太傅太保这三公,放在唐宋,那就是宰相中的宰相,元老中的元老,才有资格在致仕前拿到,比如说是姚崇,宋璟,韩琦,文彦博之类的人物,功劳威望俱到了顶峰,到了告老还乡的时候,才能有此封赠,而少师少傅少保以及太子的师傅保,也都是重臣致仕以后,才有的待遇;但是唐宋爵位却来得容易得很,一旦宣麻拜相,当即就能封国公,所谓相公相公,说的就是他们又是宰相又是国公,那些拿到了师傅保三公之职的大臣,死后九成九还会被追封为王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