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一五章 雷声大雨点小(第3/4页)

朝廷会不会发下丰厚的犒劳奖赏,这个凡是山东的士兵就基本上不怎么奢望,这些年一份饷银都没有发下,在每日训练的宣讲之中,这件事情总是会被各级军官不厌其烦的提起,士兵们都知道自己的军饷粮秣完全都是李大帅的供养。

可立下这样的大功,来到京城,肯定会收到各方面的欢呼和奖赏,当兵为了什么,很重要的就是为了这胜利者的荣光。

但来到之后,登州军的士兵们才赫然发现,胜利者未必会得到欢呼,最起码他们在京师是被当成敌人来防备的,分门别类这么清楚,处理的这么完备的首级。却被一遍遍的检查,就跟怀疑贼人一般。

在河间府,弟兄们刀山火海的和鞑子死拼,这把总眼睁睁的看着自己营的千总和身边的士兵一样,被突击过来的鞑子弓箭射死,就倒在自己的身旁,可弟兄们用性命换来的战绩,斩下来的这些鞑虏首级,居然会被这样的怀疑对待,这名把总和所有来送首级的胶州营登州军官兵,心中都是愤怒到了极点。

这是一种彻头彻尾的侮辱,这是对战死在疆场上那些烈士们的大不敬,这些送首级的士兵总算是明白,来之前为什么有人要叮嘱,不管在京师遇到了什么,都不要愤怒不要动手,你们这次的任务就是把首级送到,冷眼旁观京师的反应就是。

看着那些京师官员急匆匆回转京师的模样,不知道为何,这名带队的把总想起来了在战场上狼狈逃窜的鞑虏兵马。

同样是不知道为什么,这名把总几乎是咬着牙在心里说出了这句话:你们跑不了。

这些出城的官吏惶惶然的回城之后,各个衙门才刚开始正常的工作,各衙门的大员们看着下面的官员报上来的结果,各个是哭笑不得,然后怒发冲冠,在京师做官这么多年,连挑拣下面人的毛病都不会了吗?

难道上面要什么结果你们不知道吗……

中午时分,这些衙门的大员们又是得到了消息,说是有愣头青已经是准备去朝廷上书,把点验的结果禀报给皇帝。

既然是这个消息大家都知道了,那肯定是整个京师都是传扬开来了,至于消息怎么传出去的倒不稀奇,整个京城就好像是个筛子一样,什么事情都是瞒不住,只不过大家也都明白,消息一传出去,想要作假可就难了。

晚上的时候,在皇宫中传下了旨意,说是大年三十这天,准备在京城外的停军场举行献捷的仪式,皇帝准备前往。

城门还没有关闭的时候,就有一名小太监来到了城外,按说这等皇帝亲自接受地方上送来的捷报,理应郑重其事,大操大办,可崇祯皇帝的态度现在已经是众人皆知,下面的人自然也不会自己去找这个没趣。

派来的这名小太监出宫办差的时候不多,也根本不明白京师内外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他本来也是抱着来看英雄的打算,不过听到皇帝的态度之后,这名小宦官也知道自己该如何做了。

去到这停军场,这小太监把鼻子翘到了天上去,牛气哄哄的说道:

“明日间圣上要来御览捷报战果,你们可要好好准备啊!”

说完居然就那么走了,没错,就是说了这么一句话,一应的安排,需要注意什么,需要如何的准备,什么都没有说。

若是那懂得办事的,现在就快走几步到这小宦官跟前,塞上点银两,说点客气讨好的话语,没准对方也就是满脸笑容的解释清楚,这件事情就这么顺顺利利的办了。但登州军这些大头兵,除却操典战法,每日训练之外,哪里知道这么多的人情世故,当然,胶州营之所以选这些士兵来送首级,也不是图他们懂得什么人情世故,而是让他们一丝不苟的按照胶州营的要求做。

话又说回来,内宫中派这么个小太监来传旨,这太监年纪这么小,没准还是跟着内阁大学士学规矩认字的时候,皇帝接受地方献捷,那是个极为重要的大典,方方面面,规矩众多,这么个小宦官能知道什么。

别说是他,目前就算是京师自己要办这个事情,也需要内廷的老太监和礼部的官员彼此参详,否则也是不完备。

派这个小宦官来,本就是抱着让登州军把件事情操办糟的想法……

天黑前突然过来的这名小宦官,极为简短的通报,让来送首级的登州军官兵糊涂异常,完全不知道该如何下手。

他们倒是对君前失仪这种事情完全没有概念,倒是有想把这件事情尽快的了解,然后回山东的想法,京师实在是个太乌烟瘴气的地方了,他们不想在这里多呆一天,还不如回到山东和自己的战友们享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