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〇六章 英灵祭(第3/5页)

灵牌的数量这么巨大,在木台前面堆起了好大的体积,看在李孟眼中,这就是将士们层层叠叠的尸体。

那大战胜利之后,心中的畅快和豪情迸发,的确是人生最快意,最高兴的时刻,但今天看着这个堆积的好像是个小山的木牌堆,才知道这胜利来得多么不容易,这是用多少的士兵生命换来的。

李孟整个人肃立在那里,脑中却在想着,如果自己没有来到这个时代,面前的这些士兵,这些纯朴可爱的年轻人会是个什么下场和命运,如果没有自己,这些年轻人或者在凄惨的灾荒之中而死,或者是被鞑虏和官兵杀死,他们的父母会比他们早一些凄惨的死去。

事情的确会是这样,李孟考虑事情有个习惯,那就是暗自比较,这个时代,有我会如何,没我又会如何,想到最后,没有他,局面肯定会变得很坏。

可这样的想法,丝毫不能开解李孟心中的沉重,天色阴沉,风也是比前面几天大了许多,李孟睁大眼睛看着面前的木牌,再看看木牌那边的部队,心中有许多的感慨,总觉得自己可能会为这些阵亡的将士流泪。

但李孟却发现自己没有眼泪可流了,心情沉重也有些悲痛,但实际上也是平静之极,眼前是已经为了胶州营,为了他李大帅战死的士兵,那些正在肃然列队的士兵呢,将来又会有多少人战死……

谁也不会知道这个确切的数字,但有一点李孟可以知道,堆积在自己面前的灵牌肯定还会更高。

还没有到感慨的时候,李孟深吸了一口气,突然想到一句话很是切合此时的情景,而且也很适合将来——一将功成万骨枯,此言不虚啊。

集军鼓和前进鼓差不多的节奏,在最开始的急促响起之后,接下来就是固定时间间隔的咚咚敲响,这种单调的节奏,配合上此时的节奏,让人的心里更加的压抑难受。

各营都没有打出自己的旗帜,除却在营千总的斧枪上绑着白色的布带,每名士兵的腰上都是绑着白色的布条,脑袋上都是和李孟同样的模样。

大胜的欢乐已经稍微的淡化了一些,对死去战友的思念和悲伤渐渐的出现在情绪之中,老营将近四万兵马,登州军万余兵马都是神色凝重,肃然列队。

有在各营之间巡视的亲兵跑到木台前,跟木台上的将领低声的禀报说下面列队完毕,亲兵统领王海上前一步,开口低声的报告道:

“大帅,各军出营已毕,开始吧!!”

李孟举起了手,木台后面的鼓声嘎然而止,在木台前面还有稍微有些骚动的各营兵马也是鸦雀无声,安静了下来。

在木台两侧各有亲兵纵马而出,按照一定的顺序数目排列在各营之间,他们实际上就是为了给在木台上的李孟传声,在没有扩音器的情况下,这种方式可以让李孟的讲话被每一名士兵听到。

“与鞑虏一战,我山东兵马,全歼贼军,击杀贼酋,我山东兵马,完胜!!”

李孟站在木台前,先是朗声的说了这么一句,他的话被亲兵们一句句的传递到木台前军阵的每一个角落。

稍微的停顿,山呼海啸的欢呼在各处响起,军官们、士兵们都是在那里大喊着:“万胜!!万胜!!万胜!!!”,天色阴沉却掩盖不了,胶州营将士胜利的喜悦,这样的喜悦,不管如何宣泄都是可以理解的。

喊了几声之后,就连台上的几个人都是跟着呐喊,一向是讲究个雍容气度的袁文宏都是激动的跟着大喊。

过了片刻,李孟又是抬起了手臂,缓缓下压,这个动作好像是有什么魔力一样,欢呼的军阵迅速的就是安静下来,又是恢复了方才的状态。

李孟沉吟了一下,冲着边上的王海点点头,轻声说道:

“带上来吧!”

王海立刻是在那里大喝说道:

“军法队,带原登州军第五营千总江冲,带原登州军第八营千总王照!”

听到这个命令,广场上最后一丝的骚动和杂音也是安静了下去,从木台的左侧有大帅亲兵营的人,四个人押着一个,共有两个人,踉跄着脚步,披头散发的被拖到了李孟的台前,这两个人身上的衣服破破烂烂,依稀能辨认出来是营千总的服色。

这两个人尽管刚刚被押上来,可他们的罪过早就已经是通报全军,江冲和王照的罪过在胶州营很是少见,是临阵脱逃。

在悍勇忠心的胶州营将士之中,很多人都把临阵脱逃看成是不可思议的事情,是莫大的耻辱,平时想都想不到的事情,谁也没有想到,在登州军中,居然还有两名千总这么做了,没有人同情他们两位,都是唾弃之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