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九四章 施威于人 赶上(第4/6页)

“哦,听你的意思,你还是有功之臣?”

地面上那人拼命的做出磕头的姿势,可整个人好像是个虾米一样,畏缩之极,连连说道:

“大军神威,大帅神武,小人怎敢居功,不过在其中稍微出了点力气,而且小人久在鞑虏军中,知晓其中机密,定然对大军,对大帅,对咱们大明有莫大的好处啊,小人知道自己有大罪,不过还请大帅给小人一个立功赎罪的机会!”

赵能把要见的指挥刀抽了出来,这种刀是稍短的绣春刀样式,可以用作实战,赵能冷笑着说道:

“看你的穿着打扮,是方才那在那里指挥这步卒的军将吧!”

“是,是,小人知道方才冲撞大军的虎威乃是死罪,可小人的确知道鞑子兵马和关外的许多机密之事,还请大人一定要给小人个立功赎罪的机会啊!”

“方才你驱使手下,督促军队和我胶州营兵马互相攻杀的时候,可曾想到自己是汉人,入关以来,你率领兵马沿途洗掠,荼毒大明北直隶拼命百姓,可曾想到自己汉人,你跟着孔有德屠杀登州,肆虐山东的时候,可曾想到自己是汉人,此时要兵败身死,你到说自己是汉人了,我华夏男儿,没有你这种的禽兽之辈!”

赵能瞋目大喝,怒斥之后,手中的指挥刀猛地劈下,那人恶心的求饶声音嘎然而止,身首分离,鲜血狂喷,尽管是方才的大战厮杀,可周围的亲兵军将们都是心中一跳,朝后退了一步,赵能冷然的说道:

“被裹挟去关外的平民尚且能说是无辜,这些人助纣为虐,和那鞑虏一般的可恶,怎么能留,你们可知道怎么传令了吗!”

站在周围的亲兵同时是肃然立正,行了军礼大声应是,赵能点点头,开口下令道:

“一个不留,就地处决!!”

这时候登州军的上下已经从方才的大胜兴奋中恢复了过来,各营的伤亡也已经差不多统计出来了,一项项数据报到了赵能那边,伤亡接近六千人,鞑子的弓箭尽距离攒射,骑兵方队冲阵,轻骑遮蔽,这几次攻击造成的伤亡最大。

二万一千人的部队,伤亡接近六千,这对于胶州营系统来说,是让人不能接受的数字,看眼前的场面虽然是胜了,可这伤亡却是从建军至此最大的伤亡。

同袍兄弟死伤如此之惨,除却损失惨重的那些营,中心的各营也是从军将到官兵眼睛都红了,赵能的命令下达,那自然是坚决执行。

那些替鞑子为虎作伥的朝鲜火铳兵,那些还心存侥幸的汉八旗士卒和三顺王士卒,在他们的印象中,大明的军将受到损失之后,肯定要想着从他们这种优质的战俘中去补充人手,因为兵力就是实力,轻忽不得,自家的本钱,轻忽不得,士兵们战死那就死了,不值得一文钱,也不会在乎。

谁想到这伙明军根本不是寻常的路数,他们把战友的性命看的极重,胶州营的士兵不是简单的工具,他们有自己的思想,他们知道复仇……

屠杀结束的很快,满心复仇的士兵和全无士气的俘虏,训练有素的胶州营士兵和畏缩的朝鲜兵还有女真化的汉八旗,这个对比很容易猜到结果如何,过程更是无比的迅速。

拿着长枪排头一般的戳过去,管保没有活人,不管是朝鲜火铳兵还是汉八旗都是吓傻了,他们甚至在濒死的时候都没有反抗,什么时候关内素来柔弱的汉人居然也这般的强悍凶残。

不是素来都在那里柔和的讲什么大道理,讲什么仁义吗?

华夏几千年来,汉人依靠着武力征服了如今东亚大陆适合生存的所有地方,素来以威权压服四夷,但到了明末,礼制崩坏,天灾人祸,国家一蹶不振,这才让一些无德无能的东林文士上台,党争凶悍无比,对四周蛮族却在谈什么怀仁义感服。

结果西南奢安大乱,几省震动,东北鞑虏屡次兴兵入寇,蹂躏大明地方,这都是所谓的仁义感服。

反正这些蛮夷心中也是明白,你大明是要讲仁义的,是要讲怀柔手段的,反正鞑子这边算盘打的精明,能抢能杀那就是赚到了便宜,如果打不过,大明还要和你讲仁义礼节,反正是不用怕的。

朝鲜的火器士兵被满清鞑子抽调颇多,也有被明军俘虏的,但却没有什么惩处,认为是藩国地方,本是忠于大明的,被鞑子驱使也是迫于无奈,结果主事的大明文官又都是客客气气的送了回去。

本来朝鲜国内对大明的畏惧根深蒂固,尽管满清对大明打了几场大胜,可朝鲜还是经常恐惧自己的行为会遭到报复,结果如此这般的事情几次,朝鲜人开始心安理得的给鞑子效命了,原本征发兵源不情不愿,现在也是主动的送上门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