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九〇章 绞杀 英雄(第4/6页)

仅仅是稍微一停顿,整个队伍却猛然间开始加速冲击,方才那个小队的阻截,根本没有起到拦截的作用,或者说仅仅是换来了那一停顿。

马匹肯定是比人跑的快,何况这些急着朝自己本阵跑的登州军士兵手中还拿着长矛,他们的回撤始终和后面的女真骑兵大队拉不开距离,等他们跑到本阵的时候,还要转身列阵对齐,仓促间肯定是无法对齐,出现了短暂的混乱。

鞑子的骑兵方队等待着的或许就是这个机会,就在这混乱没有对齐的时刻,骑兵方队直接就是撞了上去。

直视刺眼的日光,士兵们的反应本身也都是慢了少许,火铳兵已经是损失了不少,无法构成有效的阻击,种种情况结合在一起,都是对登州军的右翼方队极为不利的因素,加上这士气状态满满的鞑子骑兵方队。

左翼的三个营,都在这一刻被骑兵冲散了,登州军的方阵一直好像是一个有着坚硬外壳的正方体。

用蒙古马队射手的进退机动,打掉了其中几面的外壳,然后瞄准一点,在登州军种种不利因素最多的一面上,尽可能的打开一个缺口,然后用蓄力许久的女真八旗马队重重一击,这就好像是拿着大锤狠狠的砸在这个小小缺口上。

出现了缺口的地方就有裂缝,重重的外力砸上,裂缝就要扩大,整个这个坚实的长方体就要破碎。

方阵完全浑实的时候,是没有问题的,火铳兵和长矛兵的配合,包括胶州营步兵的素质,尽可以抵御骑兵的冲击,但是眼下无甲的火铳兵损失惨重,长矛兵也是被靠近射箭杀伤不少,几个营都已经是残了。

又在方才的战斗中因为缺乏远程的火力,出击去和弓箭手战斗,被逼得前后脱节,阳光的角度和方向这就是小问题了,而且这种种的举动,都是有意的调动,就是为了要在这边打开缺口。

正面是两个大方队,横排八十人,每队五排,共有四队,用蒙八旗和蒙古散兵不断的绕圈,遮蔽视线,吸引注意力,用步卒和火器的纠缠在前方的主力,布置力量在左翼这边,突然发动。

大股骑兵方队的冲撞直接是撞进了登州军的步卒方阵之中,外围几个已经是残缺不全的营直接就是被冲散了。

四个方向上都有强弱不同的敌人,任何一个方向都无法抽调出力量过来支援,真正该死的是,女真的骑兵队列是基本上堵住了向外溃散的可能,不断被逼退的登州军步卒不是被马匹践踏而死,就是被逼得朝着里面跑。

不断后退溃散的步卒,让里面的步兵方阵也是无法组织起有效的防御,火铳手全都是在最外延,内部的营方队全是长矛,但步卒被好像是墙壁一般压过来的骑兵方队压迫的朝着内部逃跑,本就是密集的大阵中更加的拥挤,在这样的局面下,步兵的长矛甚至都无法放下来。

结成阵势,面对骑兵的冲锋,那是集体对集体,可现在是一个人面对对面如山的骑阵,登州军新兵们面对压过来的鞑虏骑兵方队,心中惶恐异常,敌人逼近,他们想战斗,却发现没有阵势可供他们依靠,没有战友可以掩护,他们丢弃了长矛,向后跑去,又跟后面的人冲撞在了一起。一个个营方队阵线像被水冲刷的沙子一样崩解了,战线上处处是惊慌的嘶喊,整个的方阵从左翼开始崩解……

放置在左翼的传令兵疯狂的打马到中军,可在奔跑的途中却发现快不起来,因为方阵以外的空间已经是被压缩的非常局促。

能看见在左翼的一个个营不断的失去阵型,士兵们越发的散漫,但对于女真骑兵和蒙古骑兵来说,这就是打开的缺口。隐约间能在烟尘之中,看见女真骑兵的方队正在朝着左翼移动,不断的投入力量,就要把这个缺口越打越大,直到整个阵型的崩溃。

中心是列成骑兵方队冲阵的女真骑兵,边上则是大批的蒙古骑兵作为策应,就像是一把大锤,已经是找准了目标,狠命的一下下抡起,然后猛地砸下,而登州军的步兵营在拥挤狭小的空间中,不断的被冲乱。

实际上到了后来,真正去冲击方阵的不是鞑子的女真骑兵,反倒是登州军自己的溃兵,这些士兵有的丢下了手中的武器,更多的还是拿着长矛,即便是因为这武器拖累了自己的速度,被身后的骑兵撞倒。

可是拿着长矛,大部分人不知道朝着那边去刺杀,因为他们的面前是自己的战友,十几尺长的长矛甚至在这拥挤的空间中都不能平伸,而要竖立起来,还要跌跌撞撞的被人朝着后面拥挤运动。

那些还没有混乱的营,士兵们已经是放不下自己的长矛,因为人都是拥挤在一起,乱哄哄的闹成一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