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八四章 对峙 火铳屠骑 开战(第3/6页)

这几天交往,图里琛和阿巴泰比前段时间亲近许多,这图里琛拿出盛京里面那些贵人互相讨好奉承的手段,倒也是阿巴泰这个经常在外面领军打仗的老将哄的很高兴,听到他的发问,阿巴泰倒也不吝回答,稍微迟疑下,就是开口说道:

“汉人的东西麻烦的很,那几千斤的东西要从炮车上卸下来,然后挖坑填土,还要搞出个土台子才能用,要不然一炮打出去,马上就散架不能用了,这年头哪有功夫把炮搭起来,还是咱们的弓箭容易,拉开就能射出去,多简单!”

满清铸造的大炮都是攻城炮,野战炮的炮架和种种工艺都很是落后,一门十二磅炮从装卸到可以射击,足足要耗用两个时辰,现如今这样的遭遇战,怎么能有时间让他去慢悠悠的装卸。

图里琛似懂非懂的点点头,此时大军仍然在不断的向前靠近,刚才是纵队变横队,人马喧哗,走到这段距离的时候,已经是安静了下来,清军兵马的调整已经是快要完成,此时也是战斗阵型了。

从发现明军到变换阵型,而且还是在行进中,居然在一里左右的距离内完成,这也充分的说明战斗力。

奉命大将军阿巴泰举起了手中的马鞭,立刻有人摇动旗帜,十几面大鼓猛地的敲击一下之后停住,号角也同时响起,中军先是停住不动,接下来两翼也都是跟着停了下来,目前的态势是两军对峙,眼下能看清对方的阵型了。

正面七个方队,差不多有两排以上,两万人在平原上展开,是好大一块地方,一个人想要凭着观察完全估计出来根本不可能,不过鞑子大军的游骑已经是远远的跑了出去,绕着胶州营登州军的军阵观测。

这些看来的信息不断的汇集到阿巴泰这边,“差不多有两万人”,阿巴泰终于是做出了一个大概的判断,胶州营的这种方队,要想数出来来个确切的数目,倒真是很容易。

“两万人,咱们有将近四万,这一仗问题不大。”

想到这里,阿巴泰的心情更是轻松,什么叫一劳永逸,这就叫一劳永逸。在自己军队停下之后,对面的明军在前进了百余步之后也是停下了脚步,阿巴泰扫视着对面整齐的阵型,总觉得有些奇怪,对面的这些汉人兵马,从衣甲到队形完全都不是大明官兵的形态,太反常了。犹豫了片刻,阿巴泰也下了决断,中间的朝鲜火枪手,再抽一半到右翼去,别到时候火力不足,一次冲不开,倒添了麻烦。

“蒙古正白旗,新营,冲汉狗右边最靠边上的,半个前程,冲垮了一个前程!!”

此时的女真清国,军功是好处最多的功勋,他们有一套军功体系,叫做前程,不光你是什么出身,要从白身到一等公,只需要积攒十二个前程就够了。半个前程是最低的,拿到了就有了拖沙喇哈番为的世职,翻译成汉语却叫云骑尉。半个前程已经是了不得,一个前程更是厚赏,给出这个,那明显是刺激冲锋的人一往无前了。

蒙古八旗是皇太极直辖的,但这个新营却是草原上那些来投奔的蒙古人编成的,说白了就是炮灰,可这赏格也确实是值得让他们去拼命了,除却升官的希望之外,这个军功还可以在之后的战利品分配上占得大便宜。

阿巴泰的命令一下,连一些满八旗的军将都是脸露羡慕的神色,传令兵打马前往,不多时,那边就传来一阵欢呼的嚎叫,显然是那些蒙古炮灰都是被这赏格刺激的兴奋了,很快的,一千多名轻骑已经是聚成了队伍。

有一名参领大声的发令,这一千多蒙古轻骑蜂拥而出,阿巴泰所说的明军右边,实际上就是明军的左翼,而蒙古人则是在这边的左翼,双方是个对角,看着一帮蒙古轻骑吆喝着从阿巴泰一干军将眼前经过,朝着明军的左翼冲了过去。

这些蒙古轻骑,说是骑兵,其实也就是个牧民,身上连个甲胄都没有,不过是多套了几层皮袍,手中拿着弯刀和木枪,这就耀武扬威的冲过去。

阿巴泰脸色平静,倒是边上的科尔沁贝勒图里琛颇为的不屑,开口低声说道:

“一群没有教养的马匪!”

科尔沁蒙古这种大部落相当于一个小国,架构和组织还算是完备,所以这图里琛贝勒颇为瞧不起这些游荡在草原上,形同野人的牧民。

听到这话的女真军将都是心中冷笑,在他们这些人的想法中,蒙古人和汉人闹得越厉害越好,反正得利的是女真人。

“如果没有这突然的风,咱们或许现在就已经胜了。”

赵能在那里低声的自言自语道,靠着那几名本地的向导,登州军的骑兵比鞑子大军更早的发现到了对方,并且是作好了战斗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