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七六章 似忠 炫武 有客北来(第3/7页)

除却行军之外,周扬、宁乾贵和灵山商行一起发动,在各处搞的沸反盈天,比如说屯田田庄之中,对屯田户的用度开始放宽,屯田军属们的安置和改籍工作正在进行,就有屯田田庄的庄头和一干人等,每日里就组织者人各处忆苦思甜,想想大灾之年的时候,全家人濒临饿死,无处可去,到底是谁给他们温饱,让他们有这样的好日子过。

百姓们在乱世的时候会成为最可怕的暴民,但在大部分时候还是纯朴的,本来就是身在屯田田庄之中,真切的感受到李孟给他们的好处,现在又被这些人不断的宣讲,人人心中都是感激非常。

再加上屯田军属的改籍和迁居,让那些没有子弟在当兵的屯田户人家都是羡慕非常,当日间还想着好好的孩子不要去舞刀弄枪拼命,老老实实的种地一辈子不是更好吗,可现如今这差距就分出来了。

这更显出来一件事,如果对大帅忠心耿耿的话,肯定是会获得足够和丰厚的回报,现如今只能是把孩子朝着护庄队里面送了,寄希望于有福气能参军。

至于地方上,以围绕在周扬身边,在各级官署衙门充任小吏和幕僚的文人为主的莱党,还有隐约以袁文宏为代表,主要是在兖州府经营各种店铺商行为主的富家士人为代表的兖党,纷纷写文鼓动称颂。

说是如今乱世天下,人人都是在保存实力首鼠两端,上不知忠勤王事,下不知安抚黎庶,唯知残民以逞,如今只有镇东将军李孟是真正的忠义刚烈之人,南方有大乱,也只有李大帅才慨然出战,率领我山东子弟出兵平乱,山东如此强军,我齐鲁子弟人人听命,那寿州的贼兵平定也是指日可待。

南方的大乱平定之后,那山东大军该去向何方,不是还有在河南肆虐的李闯和曹操流贼,正在湖广横行的八大王张逆流贼吗,既然其他地方上的官兵没有办法,就都让我们山东兵马一力平定吧!

还有人总结胶州营从胶州一千余人的营头到如今的十余万大军,这山东到底有了什么变化,随着胶州营的规模逐渐扩大,山东地方上也是愈发的跟着繁荣富裕,士民百姓,跟着得了多少好处。

这就得出一个道理,那就是胶州营越壮大,咱们山东百姓跟着得到的好处就越多,所以拥护胶州营,拥护李大帅,那就是为咱们平民百姓自己的日子做打算。

还有几个莽撞的,居然开始鼓吹镇东将军、山东总兵李孟乃是天命所钟,潜龙在渊,更有人“严谨”的从易经和推背图中推测,山东李大帅就是这一代的改朝换代,所为五百年必有圣人出的圣人。

不过这些莽撞的人文章一写出来,才在文社中谈论,没有来得及结集发表,晚上就有人登门拜访,第二天这几个莽撞人对自己写过的文章就一字不提了。

对于地方上亲李孟亲胶州营的文会诗社,定期是有费用划拨下来的,而且周扬和宁乾贵对属下人手的挑选,也是优先在这里面选择,当然选择的时候,所看的就不是这作诗写赋的本事,而是实务优先。

这次他们的群起鼓吹,最开始几个影响大的文人会社是得到了授意,有人起头之后,其余的人自然就是一哄而上。

有专人对写的出色,鼓动性强的文章进行整理,改成平民百姓能懂的白话文,在各处的私塾公塾中大力的宣讲。

平民百姓们面朝黄土背朝天,能懂得些什么,对那些文人士子都是尊重异常,这些人说的话都是言听计从,深信不疑,这效果又是加深了许多。

当然,不是人人都是这么趋炎附势,这么软骨头,整个山东几百万的人口,总有几个读书读的脑袋昏掉,死抱着君臣大义的文人,他们想写大骂李孟心存悖逆的文章,甚至还有极端的准备撞死了李孟的马前,好博个忠义之名。

但他们这样的人早就是在武装盐丁的黑名单上了,写那文章连自己看都不能,武装盐丁早晚定时搜查,何况地方上的人都觉得这些人根本不是乡亲,背后长了反骨,倒是要跟李大帅做对,那不是给家乡父老抹黑添麻烦吗,人人在身后戳着脊梁骨,家人老小上街都是被人孤立,这样的日子过着,难受之极。

山东盐帮和灵山商行也没有闲着,这两个机构对平民阶层还有那些草莽绿林的影响更胜于文士,何况山东如今行商做工盐场铁场的人也是不少,山东盐帮还有灵山商行一暗一明,煽动传播,效果更佳。

何况平民百姓,对更贴近他们的草根传闻,更是笃信无疑,并且自发的跟着传播谈论。

比如说在胶州城一带,不知道什么时候有这样的传闻,说是当年李大帅降生的时候,天都是火烧云,自家的草房上茅草有洞,结果许多喜鹊纷飞而来,在房顶上为屋中的产妇挡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