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〇章 济宁的悠闲时光(第3/4页)

结果朝野大哗,说是李孟为地方军将,却对朝廷之事心知肚明,没准就是有人给通风报信,这通风报信的人自然立场亲近山东。

实际上这争论是一场完全的闹剧,到最后安静下来,是京师的清议到了如火如荼的关口,按照常规,崇祯皇帝很少能顶住这等压力,往往就要下个申斥的旨意之类的。谁想到一直是在京师外面的军营中京营提督太监刘元斌,听到这个消息急忙忙的赶到了诸位大臣退朝后议事的所在。

“京畿之地,眼下只有咱家领着的两万兵可战,可这两万兵在他山东兵马面前,压根一钱不值,抬不上场面,各位大人莫要在这里说的痛快,真要是惹出了什么麻烦,咱家可护不住这京城。”

这话说出来,满屋子的重臣要角都是安静下来,大家在明里叫骂万端,动不动的就是个阉党的帽子扣过去,但在这个场合打交道,大家却都是客客气气,说的话却都是实在话,刘元斌提督城外京营,手中两万多楚军,是京城外最有战斗力的兵马,大发些称呼,叫他京师屏藩也不为过。

这刘元斌都是这般说话,把事情挑明了,大家心中终于是有数,文贵武贱的规矩,恐怕现在并不好用了,现在的情势是谁的拳头大谁就有理。

要知道,山东总兵李孟的所作所为都是在规矩下做,这样就给朝中的诸位大臣一个误会,认为凭着讲道理在规矩内玩弄手段就可以让对方服软,这时候才发现,对方的行事完全是在巨大的实力的支撑下,在巨大的实力后面,哪还有阻挡的可能。

等待着朱仙镇一战的结果的这段时间,是李孟自领兵以来最无聊的一段日子,目前赵能统率的登州军也已经开始调动,本来对外的名义是补防青州军离去的空间,不过现在却集中在济南府和青州府的边境上,济南大营的兵马,则是开始朝中北直隶和山东的边境运动。

各处的武装盐丁还有屯田田庄的护庄队,都是做好了随时跟进的准备,总的来说,在各处的山东兵马都是做好了准备。

就等着李孟这边的消息了,不过李、罗联军那边在调整,南直隶的张献忠和革左五营也是在收缩调整。

按照事先的安排,山东兵马若是要动,也要在这些军队发动之后,才跟着动,可现在各处都是调整,李孟这个居中调度的人也是闲下来了。

胶州营已经是个可以精密运转的机器,只要是命令下达,人和集体都会按照平日里的规程,运转和动员起来,反倒是不用李孟去操心些什么,他要做的,只需要每日里询问下进度。

此时在他身边的高级官员有两人,一是亲卫大将王海,另一人是山东盐帮的首脑黄平,目前在河南打探消息的是山东盐帮的副手江显绰。

这段日子实在是太过休闲了,查看张江统领的兖州军,不管是校阅,还是临时的抽查,发现兖州都司张江都是做的一丝不苟,挑不出什么毛病来,胶州营对外的征战是轮换制度,在外面立战功的机会很少。

军将们要想在这个体系里面有所升迁,就只有猛抓训练,山东这个体系敛财可以说是大明效率最高,捞的最狠的地方。

但这些钱财却很少用在李孟的私人享受和家人的供养上,全部都是用在军队和民政的建设之中,财政上一直是颇为的紧张,直到这漕运厘金的章程出来之后,才稍微宽裕了下来。

这么多钱花了下去,士兵们吃饱喝足还有十成的军饷,李孟自然希望钱都是花在了实在的地方。

一向是对训练抓的很严,每到一地,如果有时间,第一件事就是看这部队的训练,已经有人因为训练上松懈,被从千总的职位上降职到普通一兵,这名千总的上司也被扣罚军饷,下文申斥。

在李孟这个体系里面,这些军将差不多都已经是做到了极致,再往上一步,就只能是按照李孟的大计继续走下去了。

所以李孟要求的,要求七分,下面做到十分。

在济宁如此悠闲的呆着,静静的旁观着天下大势的运转,每日里或者是巡视军营,或者是和孙传庭等高士闲谈。

至于吃住享受,有厘金局督办孔三德和在济宁州的各个商户那是费劲了心思逢迎,舒服的很。李孟甚至都琢磨着把自己在济南府的几名家眷接到这边来,发觉自己有这个想法之后,也是悚然而惊,心想自己是不是闲的过分了。

发觉自己闲下来的那天,下午就来了信使,这次除了来自河南那边的人之外,还有一拨人来自胶州。

河南那边,李、罗联军的探马和官兵的哨探已经是开始接战,但双方距离大战还有些时间,袁宗第和田见秀率领五万兵却突然的向着东南的方向而去,不知道是不是要从侧翼来攻击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