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八章 不合常理的行军布置(第3/4页)

但他们这么不动,以及在南直隶越传越离谱的流言,都给人一种错觉,在河南的百万大军即将就要南下了。

张献忠和革左五营尽管是心思各异,可还是收缩队伍,确保更稳固的控制已经打下来的地盘,免得到时候出现什么不测的事情。

而卢九德那边则是重新调整手中的南直隶六万兵马,除却把防御的重心放在寿州北部和西北部,还让原本被调出的凤阳中都援军,回到凤阳。并且准备将手中的兵马再分五千人去凤阳。

在南直隶,皇陵所在地凤阳和南京城是绝不容有失的地方,出了一点纰漏,都要有官员用自己的脑袋来负责,实在是不敢大意一点。

那山东副总兵、淮扬军参将陈六率领着的万余兵马,现在好像是被各方遗忘了,对张献忠和革左五营来说,这万余兵马,根本造不成什么威胁,而且太过低调,打下正阳镇之后好像是再也没有向前的心思。

而对于南京镇守太监卢九德来说,这淮扬军是外系的山东兵马,随他做什么,管我们何事。

结果这支军队,就成了两边不靠的,暂时被遗忘的存在。

正阳镇在这些日子之中,民夫和丁壮在军官的指挥下,不断的修缮工事,在正阳镇边上的那条河,船只川流不息,大批的给养和支援都是送了过来。

看起来这淮扬军的万余人马,又把这里当做常驻的营地的意思,不过他们的这个心思也没有什么人理会,到这紧急的时候,谁还顾得上他们。

山东的青州军在全部进入沭阳之后,稍事休整,并没有来接替已经很单薄的淮扬军防区,反倒是利用漕运和运盐河的水系南下,南下至淮河之后,则是沿着淮河一路向西,最后停在了洪泽湖畔的周家桥镇。

闯营在河南停驻那么长时间,尽管官兵是琢磨着得过且过,要确保万无一失,可在霍丘,颍上的张献忠和革左五营终于是坐不住了。

在五月中旬末,艾能奇、冯双礼率领四万大军尝试着要夺回正阳镇,在这种水网密布的地形中,四万人的出现还真是声势惊人。

看着张献忠的士兵漫山遍野的从四面八方涌过来,有的乘着小船舢板,还有的直接的徒步从陆路各处冲过来。

艾能奇和冯双礼都是跟着张献忠东奔西走这么多年的老部下,也算是军将武官中的骨干,知道了左金王刘希尧的战例之后,却也想不出什么能够击退对方的法子,本来这凤阳府南部水网密布,地形很是局促。

真正的短兵相接时候,并不能展开太多的部队,比部队素质,就算是张献忠所率领的最强的部队——内营,比较下来也未必有这突然出现的淮扬军强悍,如果选择一点攻击,根本无法打破。

倒不如是十面合围,尽可能的多点出击,毕竟这支官兵才一万人,靠着人多势众,只要是能突入这正阳镇之中,这个不大的镇子肯定会全盘的崩溃。

正阳镇之中拆毁了几家的屋子之后,搭起来两个瞭望楼,正好是能看见外面声势惊人的流民大军。

作为统帅的陈六站在瞭望楼上,搭着一只手四下张望,看见这声势,只是啧啧了两声,却没有什么惊讶惧怕的神色。

艾能奇稍微靠近了些,就看见了修建好像是一般的正阳镇工事,到底是打了多年的,虽说也就是三十出头,也可以乘坐老将了,下意识的抽了一口冷气,心想着这怎么打,自己看这面几乎是没破绽。

不多时,冯双礼带着亲卫从另一边靠近了过来,艾能奇转头看看自己的同僚,冯双礼看见他脸上为难的神色,立刻就明白对方的意思,当下压低了声音,却满不在乎的说道:

“不值一文,由他死去!”

这是张献忠私下里和孙可望、李定国还有包括他们两人在内的一些亲信大将说的话,说是我有你们,还有你们所带的骨干兵马,不管是到那里,都可以东山再起,至于这些聚拢起来的流民,一文钱也不值得,使用的时候不必可惜,尽管让他们送死就是。

张献忠自陕西起兵以来,面对大明官军始终是占不了大便宜,几次胜仗不是和罗汝才在一起,就是和李自成在一起。

而自己独行的时候,却鲜见什么光彩之处,只不过这天下实在是乱的不像样子,八大王张献忠这等响当当的名号,不管是走到哪里,都有流民望风景从,轻易就可以聚集起一只大军。

总有大军,却没有什么亮点,显然就是和张献忠这“不值一文”的态度有关,但这种保持骨干,不顾流民死伤的做法,也的确是锻炼出来了一批将领,孙可望、李定国和今日这两位都是渐渐的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