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二章 某人 秘密 盛京(第3/6页)

听到李孟发问,贾大山连忙放下汤碗,站了起来,恭谨的回答说道:

“小人愿意用身家性命担保,这人和小的家中本就有交情,从小小人和他就有往来,他也是读过几年圣贤书的,也不愿意走到今天,所以尽管是在河南闹腾,但心里面却总是想着给自己找个出身。”

看到李孟的神色和缓,贾大山喘了口气继续说道:

“他从前一直是在开封府西面和南面活动,起事之后,小人为了避嫌,和他来往的也少,前段日子这人知道小的蒙大帅的恩典,授了守备的官衔,全族堂堂正正,心下也是艳羡,三月底托人给小的捎信过来,小的这才是急信给、大帅。”

天下纷乱,豪门大族有连结自保的,有起兵作乱的,有人是被逼无奈,但也有许多人是因为在如今的大明朝廷文有东林,武有将门的局面下,没有什么出头的可能,才半推半就闹将起来。

也是有些赌徒的心理,心想天下间四分五裂,那李自成、张献忠不过是卑贱的贫民,尚且有这样的规模,我为什么不能。

天下人都是这么想,每个人都想当胜利者,谁想到内斗到大明帝国极为虚弱的局面,让关外的满清鞑虏捡了便宜,入关之后,从容击破,轻轻松松的得了天下。

不过闹起来的这些人,起事之后,大多数人起事之后发现自己得不到预想的东西,而且更有可能走的是一条不能回头的路,连带着家眷亲族都成了附逆的罪人。再被招安,这污点也洗刷不掉了,官府会对你小心的提防。

但归德府的“李振海”贾大山却是个很不寻常的例子,被官府招安,居然是大摇大摆的当上了归德府的守备,手中实实在在的握着兵马,并且还管着一些李孟的亲信将兵,归德府内也是经营的风生水起,河南东边和北面的许多小地主土豪,都是奉他为首,而且地方官员也都是客客气气,从原来的大喊剿贼,到赞誉士绅贾某,为归德府护卫屏藩,地方之福。

招安之后,都有什么选精壮改编,手中十万人,被官府这么一改编,剩不下七八百,实力什么的全无。

可这贾大山原来手下上万人,现在直属他的部队也就是一千五百人左右,但这一千五百人可是拉出来在归德府周围平匪剿贼,这一千五百人的大伙曾经硬生生的击溃了几千人甚至是上万人的大贼伙,端得是精强。

有这么个例子摆在大家面前,谁都觉得招安是条很不错的出路,杀人放火等招安,那水浒不就是这么说吗?

而且还有有心人打听出来,这等招安的好事,可不是被河南的官员衙门招安,这些河南的官员,整天都是为李闯和曹操焦头烂额,哪有心思琢磨着招安。

那山东的李二郎李大帅可是天上仙官下界,当年又是东省绿林道上的第一把好汉,要能被他招安,这才能有贾大山这样的好日子过。

啧啧,李孟当年在山东河南的江湖绿林道上也是有威名赫赫的,贩私盐居然能经营起这么大规模,又这么心狠手辣的角色,这么几百年下来也就是李二郎了。

你看看人家怎么经营的,当年不过是一个穷得底掉的小军户,这几年过去硬生生的是一方的大帅,开牙建府,起居八座的一品大将了,这还了得吗。

闲话少说,既然贾大山依靠招安有这么好的局面,大家也都琢磨着来投靠招安,混个大好的局面。

可这投靠效忠居然也是要分时候的,自从那次涡水大战之后,河南的豪杰大盗,除非是独行之人,能谋个小差事之外,其余想带着队伍来的,一概被拒之门外,也有那恼羞成怒想要起兵攻打的。

在归德府的三个营加上屯田田庄的护庄队面前,都是被轻松的碾平,贾大山当然知道胶州营的法度规矩,但这次这人一来是和他有交情,二来是身份地位的确是不同以往,贾大山思虑再三,询问族内几名德高望重的长辈之后,这才是拿定了主意,派人用加急快马给济南城送了急信。

等到济南的加急快马到了柘城之后,贾大山终于是松了一口气,知道自己这个事情办对了,济南来的快马加急也给了他一道命令,立刻乘坐快马前往济宁州,大帅将在那里等候,贾大山交待了一下,急忙乘坐快马朝着济宁州急赶。

上了这酒楼,看到李大帅对他做的这件事情很满意,尽管是一路急赶几乎没有离开过马背,疲惫异常,可心中里面却高兴的很。

孙传庭凑到李孟耳边耳语了几句,李孟点点头,开口说道:

“彰德府、卫辉府、或者开封河北地,我这边都可以给他设个守备或者是都司,屯田田庄和一应体制都可以按照归德府来,愿意来山东,都司的位置可以给他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