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九章 诸公震怒为厘金(第3/6页)

这船在运河上航行,只要是报出周延儒的名头来,根本没有人敢于阻拦,谁想到在这山东的济宁州居然被人拦下,而且还要抽税。

“这钱收的可有名目吗!?还不是你们山东的贪官污吏想要中饱私囊,放这船过去便罢了,若是不放,你们济宁、你们山东大小官吏都等着掉乌纱吧!”

听这话说的,也不知道他是首辅,还是周延儒是首辅,这边喧哗分闹,在码头河港停靠的商船都是靠了过来,看着对面的那些税丁阴沉着脸不出声,都是纷纷鼓噪起哄,一时间局面不可收拾。

这商人说的吐沫横飞,听着周围的鼓噪叫好,更是来劲,刚准备说说周延儒如何受皇帝宠信,若是得罪首辅周延儒,等于得罪当今圣上,那就欺君之罪。

在他面前那位师爷模样的税吏,在他叫骂的时候,一直是拿着账本在看,周围聚拢的船只越来越多,起哄叫好的人也是越来越多,这税吏把账本一合,冷声的说道:

“哪来的这么多废话,抗税不交,打下河去!”

那名商人说的正起劲的时候,却听见对方说了这么一句话,刚要继续大骂,却看见对面几个税丁走过来,手中拿着五六尺左右的竹竿,驱赶开他身边的家丁仆役,一起使劲,直接是把这商人从船上推了下去。

“噗通”一声,人已经掉在了河中,这一下子周围鼓噪的声音顿时是小了许,那名商人应该是会水的,掉进河中居然是扑腾了起来,不过税丁们却又拿出根十几尺长的竹竿,竹竿头里有个铁钩。

一名税丁拿着这带铁钩的竹竿伸下去勾住了那名商人的长衫后襟,围着的众人胆气一壮,心想这些山东的税丁果然不敢伤害人命。

周家货船的商人也是胆气大壮,刚要喊什么狠话,上面那税丁双臂用力,铁钩勾住这人的衣襟,更是挣脱不开,直接又给塞回了河中。

二月间,河水开化,漕运刚刚通航,水温可是很冷,那商人被塞回水中一会,那可是极为遭罪。

“哗啦”一声,那税丁又把这商人提了起来,拿着账本的师爷走到船舷边上,好整以暇的问道:

“这位周大学士的亲戚,可愿意缴税协助漕运吗?”

这商人刚要张口,又是被塞回了水中,等再被提起来的时候,已经是脸色青白,一出水面就扯着嗓子喊道:

“小的愿意交税,愿意交税,拉我上去拉我上去。”

这师爷点点头,冲身边的税丁点点头,又有两个人过来,一起把河中那商人拽上船来,那商人上船之后已经是说不出话来,披着件毛毡在那里瑟瑟发抖。

看着这么凶恶的税丁,那商人的家丁仆役都是大气也不敢出,几名税丁和几名文吏开始大摇大摆的点验货物,估算价值。

周围围观的那些船上的人,现在都已经是安静了下去,谁也没有想到这些山东税丁居然这么凶悍,刚才那船上的商人跳着脚说自己是当朝首辅、内阁大学士周延儒的管事,这船是周大学士的产业。

山东税丁手下丝毫不留情,直接把人打落河中,看那架势,要是不答应点检货物,恐怕就是按在河里淹死了。

利用这商人鼓噪叫骂,然后吸引河上船只聚来,行凌厉手段立威,专门找这有凭仗的商人下手,更是杀鸡给猴看,效果极好。

不过围过来的船只全都是外地的船只,济宁州和其他山东的船只,早就是乖乖的靠岸主动请求查验货物,缴纳厘金。

能在这运河上南下北上的船只,获利都是不少,这货值的百分之一,还真不是那么非要不可。

“丝绸、细瓷、香料共七船,共有……按照济宁价格估算……一共合计三万八千两纹银,厘金三百八十两。”

各处点检的账房和税丁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汇集在这船上,开始把自己点出来货物的一项项报出来。

对这次的征税,由灵山商行和武装盐丁人员组成的税丁税吏准备的很充分,事先了解各种货物在市面上的价值,点验完货物,直接就是报出了单价,在这艘货船的船头,几名账房飞快的打着算盘,很快得出了货物的价值。

披着毛毡的商人被冻的咝咝哈哈的难受之极,船家连忙熬了锅热汤,他正在那里大口的喝着,心里面以为这次恐怕要损失大了,这些如狼似虎的,岂不是要狠狠的敲诈自己一笔。

坐在船头听到对方报出这货值和要收取的税额,这商人反倒是愣住了,对方估算的货值十分的公平。

严格来说,这些税吏估算的价值比真正的价值还要稍低,因为南货运到京师一带,贩卖获利要远远高于在山东一带的贩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