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四章 父子 开矿 厘金 移罪(第4/5页)

“伯父大人这法子,的确实是妙策,只是漕运是京师的命脉,咱们在那里设卡,朝廷那边肯定是震怒异常,这事情要是闹大了……”

孙传庭有心想要说话,可那些主意却总觉的说不出口,还是有些心中的障碍,迟疑了下,索性是拿起筷子,夹了口菜放入嘴中,自顾自的吃起来,算是躲过这个尴尬。听到李孟的询问,刘太监平静了下心情,靠在椅背上,悠然的说道:

“震怒又能如何呢,大明的北地精兵都是在松山被围,北直隶虽有八总兵,可大部分的兵马成军不过一年,何况朝廷几年没有给你山东发过一文钱的饷银,就地筹措饷银也是不得不为,于情于理都说的过去。”

刘福来给李孟仔细分辨了这个形势,京营虽然号称十万,能战者不过是御马监勇士营三四千人,可这些人还要拱卫皇宫,北直隶总督、巡抚、总兵等高官大将不下二十,但所率领的兵马都是些成军不到一年的草台班子,什么也干不了。

说起来,唯一能战的就是在通州一带布防的两万兵,这是提督京营太监刘元斌从湖广带回来的部队,但这支军队的能战也只是相对与京营兵马和那些草台班子而言,在湖广一带和张献忠交战几次都是大败,根本拿不上台面。在这北直隶,不过是矮子里面拔将军罢了。

大明朝有实力的兵马,现在都在松山上被包围着呢!

李孟这近十万的兵马,就在北直隶的南面,从德州到京师一带,都是一马平川的平缓地形,又可以沿运河直达天津卫,再转攻通州,真真称得上是无可阻挡。

对于京师来说,此刻的山东兵马如同在一旁窥伺的巨兽,京师中人想要说什么,做什么都要掂量掂量,不过京师的崇祯皇帝和朝中大臣们能有这么灵敏的感觉和认识吗,他们对于天下的局势,有起码的了解吗?这个实在是难说。没有万无一失的防呆策略,因为呆子们总是创意无限。

酒过三巡,刘福来提出来的事情差不多就这样定下来,天色一晚,外面的鞭炮烟花已经是开始燃放,老太监酒喝多了点,感觉到疲惫,索性是去内堂休息,顺便逗逗李宏,隔辈亲这话不加,老太监刘福来宠爱李宏宠爱的不得了。

孙传庭自从带上铁面跟随李孟之后,心境放开,身体也是跟着恢复了不少,今晚也就多喝了点酒,看到刘太监出去,孙传庭颓然的笑了笑,直直身子,靠前说道:

“大人,方才老太爷所讲漕运抽税,百中抽一,百中之一为厘,这收钱的名目就叫做‘厘金’如何。”

名称是什么不过是文人的把戏,并不重要,李孟也能感觉出来孙传庭心中的为难,大明朝养士三百年,孙传庭又是赴过琼林宴,簪花而出,天街骑马耀武的进士,对于大明朝,对于天子,总有一份割舍不下的思绪,但这也是常态,也是正常。不过厘金这个名目的确实是很合适在运河上的设卡抽税,言简意赅,商人们一听就知道是什么意思。只是“厘金”这词,恍惚间在什么地方听过。

孙传庭看着有些喝多了,说完这“厘金”的名目之后,又是笑着说道:

“李大人,莫要高看了朝中诸公,这些年,山东兵马如此的低调隐晦,那些朝堂之中的蠢物,做起事情来未必有什么顾忌。”

顿了顿,孙传庭端着酒又是喝了一杯,接着缓缓说道:

“南货北运素来有大利,南商多为江南豪门,这朝中大臣们又都是江南士林的出身,彼此间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漕运如此大利,朝廷怎么不会去收取税赋钱财,不是不想收,是动不得啊,不知李大人还记得东林魁首李三才吗,那可是点将录的东林魁首。”

说到这里,孙传庭脸色晕红,看着有些醉了,当年魏忠贤查缉东林党人,设置了个东林点将录,把这些东林的骨干之臣罗列其中,东林、阉党互相争斗快有三十年,能进这点将录的都是一时名望,自觉得光荣无比。

李孟对这个并没有什么太深入的了解,但不光是下属经常议论,就连刘福来和他岳父颜参政也是经常提起,多少有个印象。

“当年神宗曾经派出税监准备在这漕运上收税,但这李三才家中乃是豪商,这收税岂不是割肉,当即是鼓噪叫嚣,硬生生的把那矿监寻了个由头下狱,事后还上奏天子,要废除天下的商税,而今这江南江北的商户们还在称赞李三才正义敢言,为民请命,李大人,你这一举动,怕是南北骚动啊,没了李三才,还有钱牧斋、阮集之,大人千万小心……”

听到这里,李孟倒是明白了,要是抽取厘金,那可是和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对抗,这个集团就是江南江北的豪商,这些人和官场上的大臣以及士林名士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连朝廷征税,他们都是想尽方法对抗,别说自己这言不正名不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