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二四章 官军的填河 裂痕(第3/6页)

而更远处的那些地主武装充满敬畏的看着这个场面,此时的胶州营几万人悄然无声,森然肃立,好像是一个神威凛凛的巨人,正在作他的准备。

众人还在琢磨的时候,李孟已经替他们回答了:

“你们的背后是山东,你们的父母亲人都是生活在那里!”

“你们随我南征北战,这天下间,还有比山东太平的地方吗,还有能给你们和家人温饱的地方吗?”

李孟的大声询问,下面的士兵开始的回答还是凌乱和嘈杂,后来则是汇聚成了巨大的声浪。

“没有!!”“没有!!”

李孟一直南边,开口大声的喝道:

“对面是什么,是几十万的流贼,是肆虐天下的蝗虫,他们走一地就要抢掠一地,吃光所有的粮食,带走所有的青壮,饿死所有的老弱,如果我们不能挡住他们,这些流贼就要进入山东,毁掉咱们山东的太平,抢走你们家人辛苦耕种的粮食,让你的家眷或者称为填河的炮灰,或者活活饿死,你们答应吗?”

这些话已经完全的把士兵们的情绪调动起来,李孟这一段话说完,下面山呼海啸一般的回答:

“不!!~~~”

稍微平静,李孟抽出佩刀,高举过头,又是大喊道:

“拿起你们的刀枪,想想你们是为何而战,不是为了你们自己,是为了你们的家人父老,为了你们爹娘的温饱和笑容,为了山东的太平。”

又是山呼海啸的回答,但这次却不是回答李孟的问题,而是声嘶力竭的喊道:

“愿为大帅效死,为大帅而战!!”

每个人在李孟的这个问题一问出来,下意识的就想到了自己的温饱,自己家人的温饱安宁,相比于其他处的有如地狱,山东这样的局面,自己这样的生活是从何而来,还不是李大帅功劳。

靠近李孟坐骑的营队,有士兵已经是喊道的泪流满面,那种愿意去舍命厮杀的狂热完全是发自心底。

“胶州营,向前!!”

李孟在马上向前挥刀,大声的发出了这个命令,亲兵们跟着大喊,每个营队的千总、把总,每列的士官,每一名士兵都是同声同气的发出了大喊:

“向前!!”“向前!!”

鼓声咚咚咚咚的连续敲起,而那些一直是边上凝神静气观看的地主武装,这时候才算是吐出口气,方才真是连出声都不敢出声,他们这才见识到,山东兵马之威,居然如斯。

这些地主武装和他们纠集的民壮们也有用处,抗土填河,他们每个人肩膀上都是扛着装满泥土的草袋或者是布口袋,还有人提着装满碎石的箩筐。

鼓声响起,他们接到了命令,连忙迅速的朝着河边跑去,给他们留出的路径就是火铳兵们之间的间隙,这些河南民壮们战战兢兢的跑着,每列火铳兵就是一堵活人组成的墙壁,两列就形成一条道路。

这十几条“道路”,从何路下坡,再从何路回到取土的所在,都有严格的要求。

这些河南地主武装的民壮们,扛着泥土和碎石,小心的跑动,空隙足够的大,他们不会也不敢触碰边上的火铳兵们,这些河南的年轻人们,很多听方才李孟的演讲都是心动神弛,只想着,我要是在这胶州营中为一士卒该多好。

而且这“填河”,和昨日闯营的填河不同,他们并不是炮灰,因为站在最前面的是胶州营的士卒,他们只需要在身后把土石丢进河中。

第一排和第二排的火铳兵就站在岸边,鱼贯而下的民壮们把土石丢在河中,填起一块土地,他们就跟着向前一点,后面的大队也是跟着缓慢的向前移动。

道路通畅,泥土用草甸和布袋装着,丢进水中不会被河水冲散,而夹杂碎石让填河的土地更加坚实。

道路通畅,不是一拥而上,而是规划好道路和轮次,同样是填河,官兵们做的可就是比闯军效率要高许多。

在对面正在列阵准备迎击的闯军诸将,看见这川流不息的填河人流,田见秀拿手拍拍自己的额头,嘴里面骂了一句。

而中军的罗汝才则是神色慎重,方才对面传来的喧哗和大喝,他还嗤之以鼻,但此刻却是凛然,他是老粗,但也是久经战阵的老将,自然知道眼前这一切到底是代表着什么,“用兵聚散为常以为上”。

对方的兵马阵列,严整到这样的程度,想想郝摇旗所说的对方的可怕,还有那些原本以为匪夷所思的传闻,现在看来未必是夸张。

尽管为了不让官兵的火器发威,罗汝才和闯军这边把阵线压的很后,距离河岸边差不多有三百步,这也是为了给自己的骑兵有冲击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