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一五章 千刀万剐 流贼招抚(第4/6页)

来这兰阳县之前,左良玉已经是命令手下在陶家店的渡口搜集船只,准备去追击李孟的兵马,河南巡抚李仙风、总兵陈永福苦劝不果,左良玉的官身和实力都是远远的超过他们,怎么能劝的动。

而且开封城内的这些高官听闻在兰阳城传回来消息,各个也都是暗地里责怪山东总兵李孟做事太过莽撞,不讲究规矩,这阻拦也未免是应付了事。

大军在城外等候,等左良玉从兰阳县城内出来之后,一声令下浩浩荡荡的出发,听说城内那番的景象,左良玉手下这些骄兵悍将那里还忍受的住,人人怒气填膺,恨不得现在就杀到山东去,肆意烧杀抢掠一番,除了胸中的这口恶气。

兰阳县城距离赵皮寨渡口三十里左右,出城三里就上了那条通往赵皮寨渡口的官道,出城之后,左部的兵马大队鼓噪不停,声音很远就能听到,倒是气势惊人。

不过一上官道,后队就看着官道两边好像是种上了不少的树木,而前队的声音却小了许多,等这大军全上了官道之后,整支队伍都是鸦雀无声。

官道上弥漫着一股尸臭的味道,两侧全是十字的木架,木架上钉着在兰阳城内为恶的那些左军人马,那张游击属下六千多人全都是禽兽,全部都是为恶,自然是一个也没有放过,全部钉在这木架的上面。

左良玉骑在马上看着两侧钉在木架上的尸体,里面不乏有他认识的军将,远远的望去,两侧的木架竟然好像是望不到头一般,朗朗晴空,太阳当头,但这大道上却阴气森森,犹如鬼域。

左良玉这支兵马先前的气势汹汹已经全然不见,整个队伍都是沉默着朝前移动,脚步却是越来越慢,被亲兵环绕之中的左良玉开始还是神色镇定,走了不远,左良玉在马上开始幅度很小朝着两边看,有些不安。

差不多走了三里,整个队伍与其说是前进,倒不如说是蠕动,不管是前队后队都是左顾右盼,每个人脸上都有畏惧的神色,开始谁窃窃私语,军官还要大声的呵斥,可到了后来,整个队伍的嘈杂声却越来越无法控制。

嗡嗡的声音在整个队伍里面回荡,但想要仔细听到底说什么,却听不清楚,这样的情景,配合周围的阴气森森,更显得不对劲。

实际上,现在整个队伍是跟着左良玉的马匹一起向前移动,左良玉马匹也是走的极慢,走出去差不多三里,左良玉也是停住了坐骑,脸颊上的肉可见的抽动几下,咳嗽了几声,开口大声的说道:

“那李闯还在南阳府,我部兵马理应以此为重,切不可意气用事,耽误了朝廷的大事!”

这番话说的义正辞严,边上的几名亲信部将连声的符合“大帅以国事为重,真是宽宏大度”“这李闯才是我军的大仇敌,先灭了闯贼,再说山东”“大帅英明……”

听了这番话,左良玉的脸色总归是好看了些,朗声的说道:

“全军听令,回师开封!!”

下属都是轰然的答应,全军立刻是转向,这速度可比方才向前的时候要快了很多。

他们走的不远,如果顺着这条路一直走到赵皮寨渡口,还能看见一块硕大的木牌,上面写着几个已经是变成紫黑色的大字“纵兵为害,禽兽不如者戒”。

崇祯十四年五月,王绍禹、郑崇俭两人在京师因为失陷亲藩的罪责被斩首弃市,其中王绍禹的确是责任所在,当日间手下士兵反叛鼓噪,导致洛阳城门被打开,让闯营的兵马乘势突入,倒是福王失陷。

而这郑崇俭则完全是冤枉,自郑崇俭统领陕西三边兵马以来,对张献忠和李自成的部队胜多败少,只不过在玛瑙山大败张献忠之后,和督师杨嗣昌的意见相左,这郑崇俭也是明白人,知道和杨嗣昌若是不对付,在朝中凶险无比,索性是辞官回乡。

虽想到辞官是辞官,可杨嗣昌却没有放过他,上奏说郑崇俭对崇祯皇帝的决定心存怨望,有不敬之词。

崇祯皇帝对督师杨嗣昌向来是言听计从,又是刚愎自用的性格,听到对方这样的上奏,立刻是大发雷霆,把这郑崇俭下狱。

到杨嗣昌因为失陷亲藩自杀,崇祯皇帝心中大怒,却想起来这郑崇俭当日间就对朝廷心存怨望,而且玛瑙山那一战虽然是大胜,却没有把张献忠斩草除根,导致又有事后夜入襄阳,襄王失陷。

归根到底,崇祯皇帝就是想把这罪责归结到郑崇俭身上,杀他泄愤……

这一次河南巡抚、总兵等文武官员,以及山东巡抚、总兵联名的上奏,说是洛阳陷落,福王被杀并不是河南文武的责任,而是在湖广、四川追剿张献忠、罗汝才部兵马的督师杨嗣昌所率领五省兵马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