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六章 猛虎驱羊 玄虚典故(第4/5页)

吓破了胆的宋大刚一路打马狂奔,什么顾惜马力之类的事情完全不去考虑了,一直是跑了三个时辰,十几匹马都是口吐白沫死在半路上,这才是放缓了速度。

眼见着就到了开封城南面的新城地界,这边一马平川,王海率领着一千二百多名骑兵正在这边的路口等候。

在那里负责瞭望预警的士兵去报告的时候,王海正躺在地上,嘴里叼着根草梗,听道手下的禀报,心中兴奋无比,一个翻身从地上跳了起来,连声的说道:

“快些把那牌子挂起来,咱们大人可是难得有这样的好兴致!!”

对方在河上来救援开封城,跑出开封城周围,应该是能安全了,宋大刚和手下们也是松了口气,跑不多久,却看见在路边立起一根杆子,杆子上高悬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三个大字。

不过这宋大刚是什么出身,他却不认识这上面的字,看着这突兀立在路边的杆子,心里面觉得有些不对,却还是糊涂,马队依然是慢行,索性是回头高声的喊道:

“弟兄们,有谁认识这上面的字?”

他这几百名贴身的骑兵,倒也有个上过几天私塾的,可字认识的很少,在那里琢磨了一会,才不敢确定的小声说道:

“当家的,前面那个字笔画太多,小的不认识,后面那两个字,应该是儿孙的儿和水洼的洼吧!”

宋大刚还是稀里糊涂,朝着地上吐了口吐沫,开口骂道:

“也不知道是谁,搞这种弄玄虚的……”

正说话时候,听到路两边窸窸窣窣的声响,刚要反应,却看到两侧依然是出现了大批的布衣士卒,手中拿着刀枪火器。

看到这些士卒的打扮,宋大刚魂胆俱丧,这些士卒的出现终于是印证了他心中不详的预测,他最怕什么,还真就是来了什么,山东胶州营,怎么追杀到这边来。

“宋江!这就是你葬身之地!!”

王海在不远处扯着嗓子喊道,他的喊话实际上就是命令,两侧的士卒们火器早就是装填好了弹药,命令一下,轰鸣大起,那宋大刚穿着打扮,还有刚才的吩咐喝令,无不说明他就是首领。

几十只火铳几乎是对准了这一个人招呼,官道不宽,即便是胶州营的制式火铳也可以讲究个准头了,宋大刚刚要张嘴,谁也听不清他在说什么,立刻就被打得浑身迸出血雾,直挺挺的从马上栽倒下来。

剩下的这些人没有什么抵抗的意愿,他们大多都是山东出来的,自然是知道胶州营的厉害,看着首领被杀,立刻是战意全消,好在这时候,又有人喊着:

“下马跪地不杀!”

马匹跑不动了,两侧的长枪火器又在逼上来,前后都有骑兵堵截,这局面不投降怕是只有等死了,剩下的这些马贼纷纷的下马跪地,把兵器丢在一边。

王海在那里兴奋的搓手,笑着对手下说道:

“这次真是好彩头,快些派人去告诉东边路口守着的大人,说那宋江已经被打烂了!!”

一名亲兵答应了一声,领着几名骑兵朝着东边疾驰而去。

附带说一下,那块牌子上面写着的三个字是“蓼儿洼”,李孟看过水浒这本书,而且清楚的记得,最后一回的名字叫做“宋公明神聚蓼儿洼徽宗帝梦游梁山泊”,这“蓼儿洼”和这贼寇头目宋大刚的绰号“宋江”倒是正好犯冲,蓼儿洼是宋江的魂归之地。

难得看见李孟开这种玩笑,这也是李孟在这个时代难得知道的典故,击溃“宋江”这一支贼寇,李孟没觉得有什么困难,比较困难的是,抓住或者是击毙匪首,这也不太重要,索性是判断两处必经之路。

和王海各自分兵一半守株待兔,陈六要能在战阵之中击杀最好,要是被这人跑出来,就看谁能堵截到了,并和王海约定,谁看见这宋大刚过来,就挂出个“蓼儿洼”的牌子,可惜这宋大刚虽然自号“宋江”,却连这蓼儿洼的三个字都认不全,李孟这个玩笑,可说是媚眼做给瞎子看了。

上午到达了黄河岸边,快要天黑的时候,围在开封城边上的流寇们差不多都被肃清了,当然,在拼死渡河之后,也没有什么值得说出口的战斗,陈六率领的兖州军几乎就是以行军的姿态,绕着开封城巡视了一圈。

看着四散奔逃的贼寇,城墙上的民壮和开封城的一应官员都是心惊胆战,差不多每个人从小到大,都没有看过如此凶悍的战兵。

如今大明的传统是什么,越能打仗的兵丁祸害百姓也就是越狠,还有人振振有词的辩护说道,兵士若不如虎狼,怎么能对敌凶猛敢战,按照这句话说,彷佛你要是本分安守军规,肯定就不会打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