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九一章 无处下口 古今相通(第3/4页)

说完这话之后,屋中剑拔弩张的气氛突然是消失不见,众人头都不回的朝着外面走去,那陈五站起来想要说什么,又是颓然的坐了回去。

一干盐商在外面都有自己的仆人车马,出得厅堂都有人过来迎接,只有搀扶着方员外的两名盐商还是不离手,可他们做这种下人的买卖,不但不觉得为耻,反倒是觉得脸上荣光,自豪非常。

那方员外的仆人家丁跟在后面,那方员外的年纪差不多六十多岁了,在这个时代,这个年纪已经是所谓的高龄,须发皆白。等到搀扶他上了马车,那方员外掀开车厢的帘子角,一名家人过来听了几句,急匆匆的跑开了。

盐商们的车马刚刚散去,扬州府的大批衙役如狼似虎的冲进了这陈五的府邸之中,哭喊声突然间爆发开来。

在周围看热闹的闲人们都是目瞪口呆,这扬州府有多久没有抓盐商了,怎么今日大开杀戒。

这户陈姓盐商被抄家,几乎是大堂上直接定下了罪名,扬州府的文书一下,立刻有快马拿着这文书出城,极速的赶往淮北海州,这时候,淮北军还没有回到驻地。

总结这一战的经验教训,让伤员获得救治,休息马匹,补充装备和弹药,这都是第一时间要做的事情,淮北军陆上的步卒和信阳水营都是加强了戒备,高桥镇、惠泽,海州一带,凡是胶州营淮北军驻扎的地方,都是戒严。

同时,第一时间派出了快马给胶州老营那边送信,张江和几名千总,还有灵山商行的掌柜商议之后,马上是让师爷撰写呈文,准备找淮安府和扬州府的麻烦,把一切的战备做完实际上也就过了两天的时间。

可找麻烦问责的公文还没有发出来,就有扬州府的使者过来了,把对陈姓盐商的处置公文和三万两劳军的银子。

淮北军一路上抓来的俘虏和拷问管事,都是说是那位陈姓的盐商背后指使,可看着扬州府的处置文书还有劳军的银子,倒也是没有什么可说的了,不由得暗自的惊叹这些盐商的反应迅速。

让一直想要寻衅找麻烦的淮北军有些老虎无法下口,这种感觉可真是郁闷,但有件事却也奇怪,对方怎么能找到这么多的马贼,几千人啊,说动员就动员起来。

不过,眼下就算是在河南动员更多的马贼也能够找出来,眼下河南一带的大灾又是加剧,民不聊生,唯一的活路只能是起来造反和官府对抗,可以说是遍地的盗贼,处处的烽火,徐州、凤阳一带的官兵焦头烂额,就是害怕大股贼兵过境。

胶州营在山东的中心胶州,最近比起从前来要冷清了不少,原因是周扬调任济南府同知,当然,这个调任并不是什么巡抚大人的意思,而是李孟的安排,济南府作为山东的中心,对于周边的管理也是非常的方便,屯田田庄还要扩张,在胶州就有些偏僻了,总是不方便。

今年一月到三月,一共下了两场雪,一场雨,有经验的老农都能判断出来,搞不好今年又是大旱灾,同样的判断从各处屯田田庄报上来,让胶州营系统对崇祯十三年又乐观,有不乐观。

大旱之年,等于是山东境内的土地兼并更加的加剧,集中在胶州营手中的土地会越来越多,流民也是越多,人和田地越多,代表着胶州营的资源就越多,可同样也会带来大量的消耗。

好在是山东私盐买卖的增长和两淮盐商们缴纳的份子,让李孟可以稍微轻松些,但李孟还是需要找到新的财源。

对于李孟的内宅来说,最近女眷们还是颇为的高兴,因为李孟在家的时候多了很多,始终是在陪着她们。

颜若然的肚子一天天的大起来,李孟看着怀孕的妻子,心情总是很愉快,就要有下一代了,在现代光棍那么久,来到这个时代,终于是有了家庭和后代,这总归是让人高兴的好事。

惫懒的邓格拉斯邓洋人在二月初二那天成亲,和那名寡妇也算是终成正果,成亲之后的邓洋人破天荒的主动去找李孟,想要出去服役到第一线去。

倒不是成亲之后,就不愿意再和老婆在一起,而是有了养家糊口的动力和压力,教习这个位置拿钱也不少,但邓格拉斯要想和老婆维持一个体面富裕的生活却有些困难,他可不能像神甫费德勒那样维持着清贫自乐的生活。

在胶州营中,第一线的服役能拿到的钱,总归是比在后方当太平官那的钱多,毕竟是在拼命,拿钱自然也多些。

邓格拉斯相对于胶州营的其他军兵来说,还是有他的优势,李孟也接触过不少的江湖人,所谓的武术高手,这些人的功夫在单对单的时候很有效用,可在大军交战之中,却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