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七章 天下之事 前倨后恭(第2/5页)

本来闯王李自成率领千辛万苦收罗起来的一千余人和罗汝才互为犄角,但是对罗汝才这种犹豫不定的态度极为的反感,而且罗汝才和明军的使者勾勾搭搭,也让李自成感觉到危险,索性是带着部队退到了巫巴一带的鱼腹山区。

督师杨嗣昌当年就是围剿陕西乱军起家,在朝堂之上一力的主张招抚,真正到第一线之后,还真是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张献忠手下的托天王就率领手下出降,这也是张献忠大败的原因之一。

二月份的巴东山区,还是颇为的寒冷,可在深山之中的闯王营地,士兵们身上的衣服大多是单衫,衣服还都是破破烂烂。

闯王的手下士兵们在这几个月的时间之中,是一直在逃亡,一直是打败仗,军心士气都已经是降到了低点,在山上营地,各个无精打采的或坐或卧,看着中心空地处。

高一功所在的位置是在靠里的位置,不过他的注意力却不是看着空地处,而是时不时的拿眼睛看上风处的马匹和马匹身边的包裹,闯军一路跌跌撞撞走到现在,在深山之中的补给粮秣。

某些情势危急的时候,也需要金银买通关卡,闯军在潼关被伏击之前已经没有多少钱了,还能支撑,全靠山东那位参将大大方方给出的五万两银子。

高一功咬着一根草梗,觉得有些可笑,想当年几十万大军纵横五省,而今才一千多人,靠着这几万两银子撑着,一时半会还没有花完,真算是穷途末路了。

在闯王扎营处的中心空地上,几名官兵打扮的人紧张的看着四周,尽管周围的那些衣衫褴褛的汉子们各个无精打采,可他们却知道,这些人要把自己千刀万剐,剁成肉泥,可是举手之劳。

一名披着大氅,带着红缨毡帽的高大汉子正在厉声的说道:

“王光恩,两军阵前不斩来使,你要是再聒噪,俺可就要坏这个规矩了!”

看着闯王军中,也就是这高大汉子穿着还像些样子,不过仔细看,这衣服也是破烂,能有这样打扮的,自然是闯王李自成。

被他厉声呵斥的那人,是个商人打扮的中年人,脸上强挤出笑容,可却难看之极。

督师杨嗣昌手中的大部分兵力都是用来追剿张献忠,以及布置对罗汝才的攻势,没有余力对付闯王,而且他觉得闯王已经是被逼入绝境,不需要花费太大的心思,所以派遣王光恩入山说降。

谁想到却被李自成骂了回来,落了个灰头土脸,督师杨嗣昌禁不住惊叹道:

“倔强莫如闯将。”

山东私盐的利润突然大涨,两淮盐商答应的每年一百二十万两银子,在二月初一的开年开帐之中,周扬和宁乾贵相视苦笑,心想自家的这位总兵大人果然是有非常之能,那财政上的缺口,几十万两银子的事情,居然就这么被弥补上来,说是神奇也并不夸张。

只不过劝说自家大人省钱,他却给你找出了个花钱的道道,这实在是让人无话可说,不过也确实是不能说什么,大笔钱财入手还有什么不好的。

从前驻扎在海州的大明官军,在海州城内和城外,都有盐商出资修建,状况较好的军营,不过胶州营却没有进驻这些营地。

都是征发民夫,大肆的修建,这些银钱两淮盐商按照规矩都是主动提出负担,对这一点,胶州营倒没有提出反对的意见。

驻扎的位置,海州城下自然是最好最容易控制的地方,不过李孟却要求放在临洪镇和高桥这两处地方,距离海州有一定距离的市镇。

从各处调集的兵丁开始进驻在海州、沭阳一带,带兵的张江被提拔到出镇一方的大将,心中激动自不必言,本以为来到淮北,各项制度都是按照山东胶州营的一应体制进行,自己这边遵守照办就是了。

谁想到到了这边却有很大的不同,首先,有军营的地方必然有灵山商行的店铺开设,即便那些地方开设店铺只能是赔钱,再者,各个军营之中,都有些不知道来历如何的新兵塞入,都是些胶州营系统内颇有名望的士绅名望,甚至还有周扬和宁乾贵,出面劝说,让这些新兵加入淮北军。

这要是在大明其他军中,是极为不可思议的事情,好好的孩子,让他去当兵干什么,那不是把孩子朝着绝路上逼迫吗,在胶州营中则是非常不合体制的,没有经过训练和担保的士兵进入军营,相关的责任人都要被处罚。

山东总兵李孟从来不是什么宽宏大量的人,这等不合规矩的体例的事情必然会早到重罚。张江刚刚到这个位置上,行事更加的小心谨慎,生怕办了什么错事,可派人写信把这些事一五一十的说给李孟听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