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二章 似是而非 断人根本(第3/4页)

驱赶着他们继续回去干活,城头上的这些盐商和他们的代表,看着城下方才还是杀气腾腾的海盗们,垂头丧气的回去继续破坏盐仓和焚烧船只。

城内现在已经没有太多的兵丁可以守城了,城外的有将近两千名海盗,只要是制作简单的攻城工具,没准这富庶无比的海州城就能被拿下。城内的大户人家已经开始集中家里的男丁,准备在城破的时候自卫。

但看起来,这些海盗对海州城并没有太多的兴趣,他们对挖沟烧火关注更多。

让海州上下松口气的是,这些莫名其妙的海盗们在天快黑的时候,上船离开了海州城外,船只扬帆离开了海州城和东海中所之间的狭窄海峡,不知道去向何方。

直到第二天中午,沭阳和赣榆的两支兵马过来救援,这才是小心翼翼的开了城门,城外的盐田已经被海水泡了整整一天,需要重新的整饬修缮才能使用,在运盐河边准备运盐的船只都是被焚毁凿沉,靠着河岸的盐仓都是被扒开,任由食盐淌入运盐河之中。

而且更加让人头疼的是,在盐场盐田还有这周围劳作的大批盐工,都被昨日的倭寇来袭,惊吓的四散溃逃,要收拢起来,可是需要好几天的功夫。

实际上,短期按照绝对数来算的话,盐商们的损失不大,盐田重新整修不过是土木工程,其他的也都是很简单的事情。

可长远来看,在盐货销售的旺季耽误了和出盐,这损失无法估量,很多昨日躲进城内的人今天跑出来在河边和海边嚎啕大哭,怕是血本无归了。

城内那些头面人物,比如说是知州衙门,比如说是盐商和他们的代表,紧急合议之后,一方面是安排人去应天巡抚衙门报匪患,说是大股海寇侵扰海州,请南直隶速派兵马护卫平贼,另一方面则是派人快马去扬州报信,说明情况。

至于派人修缮盐田,收拢盐工,这都是正常要做的事情了。

有些没跑远的官兵回来,倒也是说的明白,看昨日那些人的打扮,都是汉人的衣裳,口中叫骂的有些山东那边的口音,倭寇倒是未必,海寇可是板上钉钉了,可那些从海州城跑到其他地方的人,对外只是说“倭寇”!

在南直隶的海边多少年没有所谓的倭寇来袭了,可倭寇血腥残暴,有如禽兽的形象却深深的印在人们的脑海之中,一时间整个南直隶的海边,凡是知道消息的地方,都是恐惧惊慌,稍有风吹草动,都是害怕不已,城门关闭的时间也是提前了许多。

五天后,惠泽附近的两个盐场也是被“倭寇”们突入,这次比起在海州那边,只是逃跑的时候伤到了一个人,没有任何的死亡。

不过这两个盐场,也是十天之内无法恢复正常的生产了,崇祯十二年十月上旬到中旬,淮北到淮南的盐城县,有十四家盐场被袭击破坏,海岸沿线的各个州府都是草木皆兵,紧张异常。

在十月中旬的时候,甚至在淮海入海口的云梯关,都有人看到了这所谓的“倭寇”船队。

在扬州的盐商们惊讶的发现,要是这么骚扰下去的话,到了十二月份,他们可能就无盐可卖了。

两淮盐商的存在超过百年,在官场有巨大的影响力,这次有这样紧急的事情,这些影响力和盘根错节的关系,迅速的被应用了起来,淮安府、扬州府、徐州、滁州四地衙门联合向应天巡抚告急,南京城各个相关的衙门都是收到了请朝廷派兵征缴的告急文书。

南京城也有官员立刻上奏给京师朝廷,说明南直隶沿海有警,南直隶乃是国家重地,祖庙所在,不可轻忽,请朝廷立刻发兵支援。

应天巡抚手里的兵丁不多,因为南直隶和他处不同,镇守太监、南京守备、南京兵部尚书三人管兵,唯一能调动支援的也就是扬州府和淮安府的四千多军兵,凤阳中都那边倒是有大军驻扎。

可如今湖广和河南的正在大乱,凤阳中都已经被张献忠烧过一次皇陵,这次万万不能有失,所以驻扎在凤阳府的大军紧张戒备,根本不可能抽调出来多余的兵马支援。

按照层层上报的消息,“倭寇”足有万人,千余艘船只,虽说也知道下面的文字上水分太多,可打个折扣估计,几千倭寇总是有的,这样的海盗,凭着在扬州府太平惯了的那些老爷兵,去了也只能是送死。

应天巡抚这边和凤阳巡抚交涉几次之后都是没有结果,但两淮盐商们的影响力是超乎一般人想象的大,皇帝的祖宗陵寝虽然是要紧,可要是在大笔的金银面前,倒也不算是什么太重要的物事了。

也不知道这些盐商如何说动劝服,十月下旬的时候,驻扎在徐州的五千兵马支援南直隶沿海防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