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一章 米粒之光 养虎做患(第3/5页)

虽然是在海上,可这两千多名青壮的效率反倒是不像在陆地上那么纷乱,尽管没有什么整齐的队伍和阵型,但爬船划水,以及到了船上的各司其职,都是颇为的迅捷快速,而且有效率。

李孟他们的船只上午到的信阳镇外面的海上,天刚刚黑的时候,这十几艘商船就已经是启航了,向着南方……

李孟在现代的时候,地理课尽管学的一般,可还是能指出连云港是江苏省北面临海的城市,不过在崇祯十二年的时候,连云港市的位置,还是在一个大岛上,这个岛上驻扎着南直隶明军的一个千户所——东海中所。

不过这个千户所的官兵早就没有什么战斗力了,没有战斗力的原因并不是常见的克扣军饷和驱使官兵做农奴奴工,而是活得太舒服了,在岛上当兵,每年十足的军饷不在话下,运气好的能拿到三四倍于此的收入。

原因很简单,东海中所和一个城市隔着窄窄的海峡相望,那个城市就是天下间最富庶的所在——海州。

淮盐行销大明,淮盐的生产基地就是海州,世人皆知盐商富甲天下,可盐商在绝大部分时间之中都是特指扬州盐商,来自陕西、山西、徽州安庆一带的盐商住在扬州,把淮盐行销天下。

而这些盐商所行销分运的盐货,生产基地就是海州,海州附近海水含盐度高,日晒时间和风力都特别适合产盐,每年除却腊月下旬和正月上旬短短的时间之外,其余的日子都是可以不间断的出盐。

在扬州的盐商们大部分在海州都有自己的代表和分号,海州知州衙门和附近的东海中所,从有品级的文官和武将一直到下面的差役和士兵,都有着极好的待遇,说白了就好像是豢养看门狗一样,不过喂的食物实在是太多了。

相对来说,在海州附近盐场工作的盐工们比其他地方的待遇也要稍微好一些,辛劳一年,挨饿的时间也就是十几天,何况还是这样处处大灾的年景。

海州的盐货出产总归是不够的,因为全天下三分之二的地方吃的都是淮盐,不在官盐行销范围之内的区域,盐商们总有办法用私盐占领这处的市场,两淮盐商,上百年的积累,不管是在官场、军方或者是所谓的江湖草莽之中,积累了大量的关系和人情,这些根深蒂固的背景,让他们的生意做的更加方便和顺利。

福建缺盐,几乎成了郑家的软肋之一,可即便是以郑家那么强的海上实力,也没有在盐场上夺得自己的地盘,只能是低声下气的和两淮盐商打交道。

这么多年下来,两淮盐商控制的市场之中,只有一个变数,那就是山东,山东几乎没有本地的盐商,本地的盐场也仅仅是靠着小打小闹的贩运来维持局面,可突然间冒出来的一个盐贩子却把他们挤出了山东省。

这个盐贩子没有什么官场上的联系,也不懂的什么做生意的手段,就是纠集了一些穷疯掉的军户,拿着粗竹竿做长矛,杀掉阻挡他们的每一个人,大家都是和气生财,怎么会有这么野蛮的粗人进来。

两淮盐商百年以上的生意,也遇见过那等蛮干的匪盗之类,不过盐商们自然有对付他们的手段,或者买通匪盗,或者是买通军将,以暴制暴,把人杀掉也是一了百了。

谁想到山东的那个盐贩子,击败了两淮盐商的每一次努力,在曹州总兵刘泽清突然被“乱贼”所杀,济宁州的几个属于淮商的盐货仓库被毁掉,将近千名淮商的子弟和亲信死在山东之后。

一向是高高在上的两淮盐商们,终于不敢继续这么争斗下去了,特别是他们的敌人已经从盐政司巡检,成为守备、都司、参将,而今是山东总兵,加衔左都督的一方镇守,带兵的大将,背后还有南京镇守太监的支持。

再这么争斗下去,唯一的结果就是两败俱伤或者是同归于尽,两淮盐商们终于是妥协了,退出了山东。

满清入寇,两淮盐商并不为这些禽兽的入侵感觉到担心,却幸灾乐祸的等着李孟倒霉,还有些人已经是提前商议如何分配山东的盐场和地盘,山东尽管历年都是大灾,但盐货的市场已经是让李孟经营的非常成熟,变成了一块肥肉。

当然,结果又一次让他们失望了。

最近南京镇守太监刘福来的倒掉,让他们心里面又是有了新的盼头,不过这些盐商并不像是矿监丁磊那般孤陋寡闻,他们知道李孟的所作所为并不是靠着所谓的荫蔽,自己本身的实力更是强悍。

果然,刘福来倒掉之后,山东波澜不惊,一切如常,两淮盐商也就不理会了,反正机会很多,耐心等待就是了,先把自己的生意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