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九章 足饷为何 后继有人(第3/5页)

地处胶州的老营,这次也有几成的兵马分散到新兵之中,每波老兵派出去担任中下级军官,李孟总是亲自的接见,这是他多年的心血所在,是他基业的种子,李孟希望着能把这些种子撒下去,成长成参天大树。

虽然这程序和仪式都是规定的程序,但每个过来的士兵还是激动不已,一方面知道这次自己出去,已经不是普通士兵的身份,而是军官,地位已经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光明大道就在眼前了。二来,而今李孟事务繁重,加上兵将众多,虽然仍是定期的查看练兵大事,但下面的普通士兵想要在这么近的距离接触到李孟很不容易。

见到素来以神勇威猛著称的李二郎,就这么在面前带着笑容说些勉励的话语,每个人都是感觉到心中温暖,效忠的心思更加重了几分。

李孟平时可都是板着脸的模样,让他去带着温暖和煦的笑容去接待下属,勉励加油也真是难为他了。这些日子折腾下来,倒是让他感觉比作战的时候还要疲惫些,不过家中的女眷却很是高兴,毕竟男人每晚都是在家,其乐融融。

王海和老营的各个千总、把总商议之后,又是挑选了一批亲兵补充到亲兵营中来,若是其他的军营,主将的亲兵那是心头肉,谁也不敢轻易变更裁撤,可胶州营却和其他的军队有很大的区别。

这次老营派到新兵军队中担任中下级军官的,大部分都是亲兵营的士兵,因为在胶州营之中,始终跟在李孟身边的亲兵队伍,作用不光是护卫李孟的安全,作为最精锐的部队来使用,更多,是作为一个军官培养学校的职能。

胶州营事务繁重,而且规模不大,也不可能专门有培养军官和士官的机构,但是单纯让老兵积累功劳升迁,这也是有大大的隐患。

李孟在现代的时候不过是一名普通的士官,除却听过些讲座和培训之外,也没有上过军校,只能是用些后天的土办法来弥补,比如说,李孟目前所作所为都可以称得上是标准的武人,而且亲兵营也经常是处在最前线冲锋陷阵,从行军布阵,到后勤扎营,再到临战和实战,亲兵营都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并且接触到的是标准化和专业的流程。

而且李孟和王海等军官,在每个步骤结束之后,都尽可能的把为什么这么做,如何做总结成理论给这些亲兵们讲述。

满清鞑虏入寇,在齐河县的那次实战,亲兵营也都是全员参与,这样的经验和见闻,让他们比其他军营中的士卒,更适合去担任军官,而且他们耳濡目染了那种彼此传授的方式,也容易培养出来新人。

所以这次的老兵去新兵营做军官,李孟把亲兵营派出去八成以上,很多人本就是小队、队副的出身进入亲兵营,这次派到新兵之中,基本上都是从小队和把总坐起也算是由培训经历之后的提拔。

并且跟随李孟一起出生入死的亲兵,都是忠心耿耿之辈,对于外派出去的军官,这种忠心耿耿,可是最优秀的品质。

李孟这边才送完一批老兵,把该走的仪式走完,太阳已经是偏西了,正准备去兵器制造局那边看看,却看到在这校场的外面一骑马急匆匆的赶过来,这边算是军事重地,立刻有手持长兵器的军卒拦了过去。

骑马的那人还不是胶州营官兵的打扮,青衣小帽,倒是个家仆的模样,被士兵拦在外面,远看着很是焦急,稍过片刻,一名亲兵快步的跑到了李孟的跟前,靠近耳语说道:

“大人,夫人身体有些不妥,罗管家请大人快些回家看看。”

这消息的确是很突然,李孟心想早晨出门的时候,不还是很正常的模样,好在今天政务都已经是处理完毕,李孟跟身边的人吩咐了一声,立刻是朝着家中赶去,几十匹马浩浩荡荡的疾奔而去。

那报信的家仆却是胶州营的一名老兵,这个老兵的意思可不是经验丰富,而是年纪确实是大了些,属于那种退役之后应该安置在屯田田庄的哪类,不过这老兵不愿意离开胶州太远,索性是在李孟府中做了个家丁,也不疲累。

这家仆也能骑马,在马上就和李孟把家中的情况一五一十的说,说是午饭时候还是正常,午饭之后也就是半个时辰左右,突然有丫鬟惊慌的从房中跑出来,说是夫人身体不对。

李孟自从回家之后,一直都是顺风顺水,家人们也都是如此,突然间夫人身体不适,当即整个府邸都是被惊动了,先是木云瑶领着顾横波和柳如是急匆匆过来,管家罗山派人请郎中,同时派人去通报李孟。

逢猛镇小地方并没有什么医生郎中,可胶州营的高层和家眷大部分都是住在李家庄园之中,为了这个,特地从济宁州请来几名手段高超的老医生在逢猛镇开了个药店,实际上也就是为李家庄园服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