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汴京大婚(第2/6页)

按照条约规定,此地已经是华夏国的属地,因此华夏国要在此地筑城,作为与大宋朝廷联系的基地,并驻军其中,以防两国关系生变。

华夏皇帝率军北归时,十余万大军侬次出城,旌旗招展,威势冲天。

汴梁城百姓拥挤在街道两旁欢送他们,庆幸着太平终于回来。

城中近百万的居民,是一笔巨大的财富,罗大成下令将其中的匠师都组织起来,和亲人一起送到北方,让他们成为各族人的老师,教导他们各种工匠技术。

更受重视的,是汴梁城中的读书人。大批读书人被大军一同带上,送到北方,作为各个部落中的副百户等小官吏,不管怎么说,他们能够认识汉字,就是一个但大的优势,至少能够把上级发下来的文书看清,也就比那些不识字的异族首领要强得多了。

有了这些士子的加盟,不管他们是否情愿,华夏国缺少基层官吏的窘境都得到大大改善。虽然他们心中都会有怨言,但至少他们管辖下的各族百姓,都有希望在他们的领导下,渐渐脱离贫穷和愚昧,走向富裕文明。

即使是商人,罗大成也不想放过,将城中的商户组织起来,让他们组成商队,在华夏官吏的管理下,在两国之间运送商品,赚取利润。

耕作的农夫,也有大批被送到东北做移民。经过了华夏国大军的征收财产工作,他们现在都一贫如洗,能有大量田地可以耕种,终究还有出头的希望。而东北一带的女真人,也将和他们一起,学习种田的技术,来让自己的孩子不至于饿得要死。

如此下来,汴梁城中剩下的居民不足一半,只余三四十万人,还留在城里,那些空下来的房子,地契都落到了华夏官吏的手中,以作为驻军家属休息之用。

离去之时,罗大成留下了张龙赵虎两名义弟,率四万骑兵驻扎在汴梁城中,用以监视和控制大宋君臣。以张龙的成熟稳重,赵虎的聪明热情,想必可以在大宋都城中如鱼得水,做好他布置的任务。

离城而去的华夏军队,并不都是向北而还。许多部队都在将官的率领下,向着东南进发,去接收那些沿海的州郡。而北方的幽州,守将已经得到了宋朝皇帝的命令,把幽州城向着城外的华夏军移交了。

罗大成既然有了挑选沿海州郡的权力,就毫不客气地加以运用。幽州、杭州、温州、福州、广州、胶东半岛、厦门、连云港、宁波,都被他一笔划来,只放过了苏州、金陵一带,算是给赵祯留条活路。

长江入海口的上海城也开始准备建设,广州以南的地区更是大片大片地收入囊中,不论香港、澳门、深圳、珠海、汕头、湛江都纳入了属地之中,最南端孤悬海外的两大海岛也都收入囊中,虽然现在还没有足够的力量去接收,但既然名义上已经属于自己所有,终有和平交接的一日。

无数华夏士兵越过茫茫路途,穿越大宋疆界,来到海边,在华夏官吏的指挥下,接管沿海城市的防务。而一月前来的,还有大批汴梁城中的商户,他们将作为华夏国民,在此地学习海洋商务活动,努力发展海商,让自己和国家都在航海商贸中获益。

当罗大成带着多名汉妃回归上京时,已经接近了春季。冬天的战斗,幸运地没有影响到春天的耕种,在无数官吏的努力之下,各族百姓都延续了上一年劳作的经验,开始努力耕田,种植着能让他们填饱肚子的粮食。

占据了大片土地的华夏,正在悄悄地向着农耕之国转变。当游牧民族彻底接受农耕之时,就将是他们的侵略性渐渐消失,走向繁荣的时刻到了。

结局

幽州城外的原野上,罗大成纵马奔驰,时而回过头,引领着后面的小孩子们纵马追上来。

现在,他的孩子已经可以骑着小马奔跑,虽然动作还很稚嫩,却毕竟是在自己驾着马追逐着他。

在马背上长大的孩子,终将会有武勇之风,面对外敌时,也不会感到怯懦。

在孩子们的后面,是罗大成的皇后和嫔妃们。她们也大都骑着骏马,跟随着一同奔驰,望向孩子们的目光,都充满了慈爱关怀。

当年大宋朝的第一女将穆桂英,现在已经恢复了她英武美丽的模样,打马如飞,跟随着她小小的儿子,小心地卫护和引领着他,免得他从马背上摔下来。

卫国长公主也在不远处,身前的鞍上还坐着一个小小的女儿,微笑着催马跟上来,在她的前方,是英姿飒爽的蒙侬兰,以及温柔微笑的狄皇后。

回鹘女王也微笑着打马奔跑,在她身前催动小马奔驰的皇子殿下,眼睛是蓝色的,却是一个漂亮的混血儿童。

其他各族的嫔妃也都带着自己的孩子,跟随着罗大成出外游猎。这是她们最喜欢的休闲时光,总是呆在幽州城中的皇宫里,会闷出病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