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四 江山万里归义军的悲壮历史(第5/6页)

河西的形势一如中原那般混乱,西汉金山国西有西州回鹘,东有甘州回鹘,南有吐蕃,生存环境极度恶劣,再不复张议潮时代那样强盛气象。甘州回鹘不愿看到河西汉族政权的复苏,经常发动军事行动,打击归义军的实力。西汉金山国只有瓜、沙,地寡兵少,对抗甘州回鹘非常吃力。张承奉刚开始还能挺得住,但因实力有限,力渐不敌。

梁乾化元年(公元 911年),甘州回鹘大举进犯归义军,连战连捷,张承奉吃打不过,只好向回鹘请和。俗话说“能战方能言和”,一边倒的形势下,所谓“请和”不过是投降的另一个变种。甘州回鹘同意请和,但条件是张承奉取消 “西汉金山国”,并事甘州回鹘可汗为父。张承奉活命要紧,只好自降国格人格,屈膝认父,降西汉金山国为敦煌国。

张承奉没骨气,不等于河西汉人都象他那样,瓜沙人无不对张承奉的屈膝义愤填膺。张承奉的威望降到了谷底,没人再陪他玩了,瓜沙地区的权力渐渐被张议潮的外孙曹议金所夺。张承奉经常受夹板气,勉强撑了三年,梁乾化四年(公元 914年),张承奉病死。归义军文武不再寻求张氏子孙,直接拥立曹议金,曹议金自称归义军节度兵马留后。曹议金废去了敦煌国的名号,仍称归义军。

摆在曹议金面前最大的问题还是归义军如何在甘州回鹘强大的军事压力下生存,为了避免战争,曹议金采取外交为上的战略,请与甘州回鹘和亲。甘州回鹘英义可汗药葛罗仁美也知道一时半会拿不下瓜沙,不如顺水推舟做个好人。便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曹议金,不过他也不吃亏,随后药葛罗仁美也娶了曹议金的女儿,双方结成真正的亲家,互为翁婿。

曹议金摆平了甘州回鹘后,于梁贞明四年(公元 918年)遣使入汴,与梁朝取得联系,受封册封。曹议金知道中原政权是正统,不管姓李姓朱,挂个名好办事。梁龙德三年(公元 923年)底,晋王李存勖攻入汴梁,灭亡梁朝。曹议金立刻转投李存勖,当然这不是无条件,李存勖晓得事,封曹议金为归义军节度使。

在曹议金正确的内外政策指引下,归义军呈现一片复苏景象,瓜、沙地区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曹议金继承了张氏政权对敦煌莫高窟的营建,仅在梁亡唐初这几年间,曹议金就续建了近百座佛窟,瓜、沙地区的佛教发展也形势渐好。

曹议金在瓜、沙的统治日渐稳定,没有了内忧外患,曹议金的小日子过的还比较舒心。唐明宗李嗣源长兴二年(公元 931年),曹议金自称拓西大王,瓜沙人也多称其为令公。曹议金为了能保持长久平安,继续实行和亲政策,三年后,曹议金又把一个女儿嫁给了于阗(今新疆于阗一带)王李孝天。这种典型的政治婚姻虽然牺牲了女儿们的个人幸福,但为了本家的利益,她们别无选择。

后唐清泰二年(公元 935年),曹议金病死,子曹元德立,曹元德在位时间比较短,四年后卒。后晋天福四年(公元 939年),曹元德的弟弟曹元深嗣立,沙、瓜大权被曹议金的正室回鹘天公主所握,沙、瓜人多称为“国母”。

归义军虽然和中原政权远隔千里,但依然没有中断联系,后晋天福三年(公元 938年),晋皇帝石敬瑭遣供奉官张匡业和判官高居中诲出使于阗册封李圣天。张、高二人西行路过沙州,曹元深在城外举行盛大仪式,欢迎天朝使节,并谦恭的询问石大皇帝的日常起居。其实曹元深问了也是白问,石敬瑭先生除了天天琢磨着如何孝敬好他的耶律干爹外,也确实没什么好做的。

天福七年(公元 942年),张匡业和高居诲从于阗还朝,再次路经沙州,曹元深遣使同行,到汴梁给石敬瑭先生请安问好。可惜晚了一步,六月间,石敬瑭就殂了,他的宝贝侄子石重贵继位。

晋开运元年(公元 944年),归义军节度使曹元深卒,弟弟曹元忠袭位。曹元忠知道自己的家业小,不敢奢侈自大,谨慎保持与回鹘的友好关系,远联于阗,东向臣拜中原。曹元忠在位期间,一边厉兵秣马以备不测之需,一边发展农业生产。

沙、瓜地区附近有雪山,瓜州北还有一个面积近千平方公里的大湖,水源不成问题。做为一个生存在塞外的军事集团,辖地较小,部分土地适合放牧,部分土地适合耕种,所以从张议潮时代开始,归义军就非常重视对土地的管理,历任归义军节度使都身兼“支度营田使”的职务。一切涉及土地赋税的事务均由节度使亲自管理,归义军的土地管理机构分为三级,节度使总领支度营田使,各州牧县宰领营田使,再下一级便是直接管理土地的营田,实行垂直管理模式,有效的提高了办事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