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岭南故事荒唐可笑的南汉政权(第5/12页)

刘岩被朱友贞这一搅和,志气大长,什么狗屁国王,老子不稀罕!当皇帝!梁贞明三年(公元 917年)七月,刘岩在广州称帝,国号大越,改元乾亨,并改广州为兴王府。手下几个重要智囊赵光胤掌兵部、杨洞潜副之,李衡掌礼部、倪曙掌工部,级别相等,皆为同平章事(宰相)。

刘岩和高洋一个德性,刚当上皇帝,邪性就上来了。高洋在杀人取乐的同时没有想到四百年后成了刘岩的师傅,刘岩“性聪悟而苛酷”,一朝权在手,人命能值多少钱?贱民百万,杀他个十万八万算甚?刘岩把宫中变成屠宰场,捉到一些倒霉鬼丢到刑架前,刀劈凌迟是少不了的常备科目。

刘岩坐在上面慢慢的欣赏这人间最美妙的场景,口水连连(可惜史书中没留下刘岩生吃人肉的记载)惨叫声中,刘岩喝着美酒,无限惬意。人的生命本是无价的,但在刘岩以及所有喜欢杀人的封建统治者看来,无价就是没有价,没有价就是不值钱,不值钱的东西难道还不能毁掉?

刘岩虽然好杀,但毕竟是一代雄主,在岭南的统治基础无人能撼动。刘岩把手下那帮中原名士治的服服贴贴,要说刘岩还真会耍手腕子。兵部尚书赵光胤自恃为中原名门,没想到在岭南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给刘岩这个狂人打杂,心中很不痛快,希望有朝一日能回到中原。刘岩鬼点子真多,他居然能想到偷偷模仿赵光胤的字体,然后带着伪造的赵光胤家书到洛阳把赵光胤的家属全都接到广州。赵光胤一看刘岩居然如此有心,感动的涕泪横流,便死心塌地的为刘岩效命。

大越国,听起来好象没什么气势,刘岩这样不世出的大皇帝怎么甘心做什么大越皇帝?想改国号。正好自己姓刘,那还用多说什么?大汉!姓刘的不叫汉朝还能叫什么?刘岩祖籍徐州,有可能是刘邦或刘交的子孙,刘渊这个匈奴人都能认刘邦做祖宗,自己这个汉人何以不能乎!何况自己本是汉人,要当也应该当中原大国皇帝,现在却窝在岭南当“蛮夷小国君主”。改国号为大汉深含寓意:我是中原人,不是岭南人。乾亨二年(公元 918年)十一月,刘岩将国号由大越改成大汉。

刘岩是个土财主,手中自然也有点闲钱,加上南海边宝贝甚多,什么珊瑚玛瑙的,许多中原没有的奇珍在刘岩这里只能当破烂糟蹋。刘岩把金银宝贝都当成装饰品,甚至用水晶琥珀雕成日月形态,悬在宫中。对刘岩来说,这些东西并不稀罕,不喜欢就换,有钱人谁还在乎这个?

和许多奢侈亡国的昏君不同,刘岩虽然不是好人,但治国能力在五代十国时期也能挂上号。刘岩一方面建立完善的政权体系,甚至还开了几回贡举,选贤任能,让“英俊”不再沉于“下僚”。越是社会底层,越容易出人才。

虽然科举制度在明清以降弊端日显,但做为科举制度成熟期的唐宋(包括五代十国),确实为统治者提供了不少实用的人才,而不似明清以降马蜂般涌出的奴才。南汉的经济发展也比较快,由于南汉的地理优势,刘岩做起了“商人”,经常派使到南洋或者波斯做生意,大发了一笔横财。

贸易往来的频繁也使得许多胡人来到广州,大大促进了中国广东和海外的文化经济交流,恢复了唐末因为战乱而停滞不前的海外贸易,南汉统治下的广州城成为中国南方最大的外贸口岸,名著青史的海上丝绸之路就是从南汉渐渐形成规模的。国内市场刘岩也没有放弃,因为和周边的几个政权相处还算不错,所以生意做的很大。

刘岩一边在心中骂着朱友贞,一边在广州美滋滋的过着小日子,可没几年朱友贞就被河东的李存勖给灭了,李存勖在洛阳恢复了大唐帝国的一部分余威,这一年是南汉乾亨七年。

李存勖杀进洛阳的同时,广州的刘岩有些坐不住了,虽然地处偏远,但也知道李存勖的大名,不知道李存勖对南汉的态度,便派宫苑使何词去洛阳探听虚实。何词仔细观察了后唐的政治生态,乱象已生,后宫刘氏和宦官集团用事,后唐表面上的强大掩饰不住一触即发的危机。

关于李存勖荒侈无度,不仅是何词,淮南的严可求和荆南的梁震都看了出来,都劝徐温和高季兴不必理会李存勖,这等人物活不了多久。何词回到广州,就告诉刘岩:“唐室奸邪弄权于内,强藩怀贰于外,不久必乱。李存勖不可能对我们有什么想法,何况我们北边还有高季兴、马殷等人做我屏藩,李存勖打不过来,陛下请放宽心。”

刘岩大喜:“李存勖比朱友贞强不到哪里,我对朱友贞什么样,也就对李存勖什么样。”也不再给后唐上贡了,李存勖是谁?不认识!刘岩甚至称李存勖为“洛州刺史”,根本没把这位“唐光武”当个人物!你做你的大唐皇帝,我做我的大汉皇帝,各回各家,各拜各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