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第3/4页)

唐宝应二年(公元 762年)四月,唐玄宗李隆基病死,在李隆基阴影下当了六年儿皇帝的李亨终于可以为所欲为了。李亨背着中兴大唐的美名,但他却不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中兴皇帝,刘秀中兴汉朝是货真价实的。实际上,与其说是李亨“中兴”了唐朝,不如说是一代名将郭子仪“中兴”了唐朝。而且,唐朝的这次“中兴”不过是延缓了唐王朝的覆灭,和刘秀重建大汉并开创光武、明、章盛世是远远不能相比的。

李亨做了七年皇帝,一事无成,还内外受制,受宠妻张氏的挑唆,杀掉了最有才干的儿子建宁王李惔,自毁长城,实在愚不可及。太上皇刚死,大太监李辅国就在长安发动政变,收捕皇后张氏并越王李系等人。李亨闻变惊死,此时距李隆基死日只隔了十三天。

唐肃宗李亨的长子李豫不出意外的继承了帝位,称做唐代宗,但李豫的治国才能明显不如他冤死的弟弟李惔。李豫当国十七年,无一年不战乱,局势乱七八糟,丝毫不见好转。

李隆基、李亨时代,唐朝还只是内乱,出了一窝家贼。可到了代宗时,唐朝面对的就不仅是内乱,还有外祸。吐蕃趁着安史之乱,实力逐渐强大起来,并开始向唐朝发起挑战,不仅攻陷了唐朝的河西重镇,而且还将唐朝以前开拓的西域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全都笑纳。一跃成为西部强国,唐朝的西部边境居然从巴尔喀什湖一线急速退到了天水,距离首都长安不过区区数百里,唐朝的衰势可见一斑。

唐大历十四年(公元 779年)五月,李豫病死,皇太子李括即位,李括在历史的名气稍大一些,就是唐德宗,在学术界尤其受到重视。因为在唐德宗时期,唐朝由杨炎实行了两税法,这次税费改革对历史的影响相当大,将此前实施乱七八糟的税种总并为户税和地税,砍掉一大批将老百姓压得喘不过气的税种。两税法先算出国家财政总支出数,然后再确定国家财政收入的总数,中央政府将财政大权死死抓住,消灭了中央控制地区再出藩镇作乱的可能,这不仅在当时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也具有非常大的历史意义。只是杨炎有个永远也洗不清的历史污点,他党附于权臣元载,和德宗时另一个理财高手,整顿漕运、改革盐务的刘晏有仇,寻机害死刘晏,留下千载骂名,实在可惜。

唐德宗时代还有两个“名臣”值得一提,一个是大名鼎鼎的奸臣卢杞,忌贤妒能、残害忠良没少干,前面提到的改革家杨炎(杨炎至少是个能臣)就是被他弄下台的。另一个就是“代替”唐德宗做了几天长安皇帝的太尉朱泚,朱泚趁唐德宗躲避兵变“亲征”离京之际,在叛兵的拥戴下,做了大秦应天皇帝。他异想天开,想灭掉唐德宗,做一个真皇帝,居然去攻击唐德宗,结果一败涂地,被部下杀掉。

唐德宗这时也老大不小了,受不了这个惊吓,唐贞元二十一年(公元 805年)正月,唐德宗“龙驭上宾”,留下了残疾儿子唐顺宗李诵。李诵在位不满一年,却也干了件在当时惊天动地的大事情:让名臣王叔文进行改革,史称永贞革新,因为触动了宦官集团和权贵集团的利益,而被皇太子李纯联合两派打倒,王叔文被杀。

唐永贞元年(公元 805年)八月,唐顺宗禅位于太子李纯,也就是唐宪宗。王叔文集团全都被贬,其中就有两位大名鼎鼎的人物:柳宗元、刘禹锡。

唐宪宗在历史上很有名气,以前课本上有一篇《李愬雪夜入蔡州》,讲的就是唐宪宗时大将李愬平定淮西军阀吴元济。唐宪宗确实很有才干,对割据军阀实行铁腕政策,打掉了一个吴元济,换来十几年的相对和平,确实值得称赞。唐宪宗元和年间是唐诗“中兴”的一个关键时期,唐诗史上著名的大诗人白居易、元稹、刘禹锡,以及唐宋八大家的韩愈、柳宗元都活动在这一时期。

可惜唐宪宗对外有余,对内不足,宦官集团势力在唐宪宗时日渐坐大,干预朝政之剧烈,在此之前绝无仅有。唐元和十五年(公元 820年)正月,唐宪宗死于宦官陈弘志之手,这也开了唐朝宦官杀皇帝的先河,影响极其恶劣。

有史家说唐宪宗时才算是唐朝真正的中兴时期,其实就元和年间来说,比肃宗、代宗、德宗时代形势稍好一些,但最终自毁前程,也不算是真正的中兴,用回光返照来形容更为恰当一些。

唐穆宗只当了四年皇帝,而且是非常典型的昏庸皇帝,对外对付不了藩镇,对内对付不了宦官,成日沉渔酒色,毫无建树,唐长庆四年(公元 824年)正月,三十岁的年纪便成了“古人”。唐敬宗李湛是穆宗的长子,可论起唐敬宗来,简直让人哭笑不得,这个皇帝非常有意思。李湛首先是个顽皮的孩子,其次才是个皇帝,这一点上,和七百年后的明武宗正德皇帝倒是非常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