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思勉先生学术年表(1)(第5/6页)

9月20日,《滑国考》刊于天津《益世报》副刊《史苑》。

11月22日,《郡县送故迎新之费》刊于天津《益世报》副刊《史苑》。

是年,在复旦大学兼课,教授中国政治史,至1947年。《初中本国史》由上海中学生书局印行(后又编《初中本国史补充读本》)。《从章太炎说到康长素、梁任公》刊于《月刊》第三期。《忠贞》刊于《茶话》第二期。《三国之技事》刊于《中国建设杂志》第二卷第一期。《学制刍议》刊于《改良杂志》创刊号。《学制刍议续篇》刊于《改良杂志》第二期。《如何培养广大的群众的读书兴趣》刊于《读书通讯》第一二四期。《还都征故》刊于《启示》第一卷第一期。《论美国助我练兵宜且缓》刊于《永安月刊》第九十二期。《张咏霓先生创办光华大学记》刊于《张公约园逝世周年纪念册》。《飞行》刊于天津《民国日报》副刊《史与地》。《汉儒术盛衰》刊于天津《益世报》副刊《史苑》。《读书与现实》刊于上海《正言报》副刊《读书生活》。

1947年

1月13日,《九品中正》、《访问》刊于天津《民国日报》副刊《史与地》。

2月7日,《后魏吏治之坏》刊于天津《益世报》副刊《史苑》。10日《再论恢复上海路名刍议》、《治都邑之道》刊于天津《民国日报》副刊《史与地》。24日《江南风气之变》刊于天津《民国日报》副刊《史与地》。 26日《限年入仕》刊于上海《东南日报》副刊《文史》。

3月,《秦汉史》由上海开明书店初版印行。

4月1日,《学风发刊辞》刊于《学风》创刊号。2日《沈约宋书》刊于上海《东南日报》副刊《文史》。25日《历日》、《用人以抚绥新附》刊于天津《益世报》副刊《史苑》。

5月9日,《无赦》、《法粗术非妙道》刊于天津《益世报》副刊《史苑》。12日《扶桑国法》、《校郎》、《父为子隐、子为父隐》刊于天津《民国日报》副刊《史与地》。 14日《寒素》刊于上海《东南日报》副刊《文史》。

10月15日,《脉法》刊于上海《东南日报》副刊《文史》。

1 1月5日,《六经皆史之弊》刊于上海《东南日报》副刊《文史》。

12月3日,《绝菜患肿》、《减食致寿》刊于上海《东南日报》副刊《文史》。29日《州郡秩奉供给》刊于天津《益世报》副刊《史苑》。

是年,《如何根治贪污》刊于《学风》第一卷第一期。《历史上的抗战夫人》刊于《学风》第一卷第六期。《行钞奇谈》、《伪钞奇技》刊于《学风》第二卷第一期。《中国人为什么崇古——史情》刊于《学风》第三期。《论宋武帝与陈武帝》刊于《现实周报》双周刊第三期至第九期。《梁启超新评价》刊于《现实新闻》双周报第十期。《晋代豪门斗富》刊于《现实新闻》双周报第十一期。《三国史话之余:司马懿如何人》刊于《现实周报》第一期。《司马氏之兴亡》刊于《现实周报》第二期。《论外蒙古问题》刊于《平论半月刊》第七、八期。《中国文化诊断续说——教育界的彗星》刊于《中国建设》。《节注说文议》刊于《读书通讯》第一四五期。《东洋史上的西胡》刊于《永安月刊》第八十四期。《唐以前无断代史》刊于天津《民国日报》副刊《史与地》。《江淹齐史》刊于上海《东南日报》副刊《文史》第四十六期。《崔浩魏记》、《吴均齐春秋》刊于上海《东南日报》副刊《文史》第四十八期。《马先之左氏纂读跋》刊于上海《东南日报》副刊《文史》第六十三期。《开国之主必亲戎》、《手术》、《山涛》刊于上海《东南日报》副刊《文史》。《贼杀郡将郡不得举孝廉》、《父母杀子同凡论》刊于天津《民国日报》副刊《史与地》第二十一期。《诸署共咒咀》、《为法急于黎庶缓于权贵》刊于天津《民国日报》副刊《史与地》第三十三期。《吉翰》刊于天津《民国日报》副刊《史与地》第三十五期。《古今所无何八议之有》、《御史不宜司审理》、《赦前侵盗仍究》刊于天津《益世报》副刊《史苑》第三十四期。撰写《许君松如传》。

1948年

1月7日,《梁末被焚书籍》刊于上海《东南日报》副刊《文史》。

2月25日,《父子相似》刊于上海《东南日报》副刊《文史》。

3月,《东北地方沿革及其民族》由上海开明书店初版发行。

7月21日,《吐蕃缘起》刊于上海《东南日报》副刊《文史》。 28日《金文》刊于上海《东南日报》副刊《文史》。

9月1日,《轮回》刊于上海《东南日报》副刊《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