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达姆(第3/3页)

今日世界乃是石油生产之世界。其消耗率按人口计,美国每年逾每人一千加仑(包括用于制造等用途)。如果照现在之消耗率继续下去,现有地下储量在美国、苏联及中国大陆部分统可以在十年至二十年间用罄。在波斯海湾各国或可支持九十年至百余年,中美、南美国家如墨西哥及委内瑞拉或可撑持八十年(也要靠已用罄国家之消耗率不加在这些国家头上)。可是资本主义国家之风尚,凡不能赚钱及利润小的事业统不能做,以致明知开发新能源为不可或免的出路,依旧支延马虎,所以一到中东政局紧张,立即手忙脚乱,更增加这地区的爆炸性。

在阿拉伯各国看来,美国一意袒护他们的宿仇以色列。而且今日美国人养尊处优,缺乏坚韧性。据战地记者的报道,刚派往沙特阿拉伯之士兵即以无冷气及啤酒为苦。我自己也已有了不能适应环境的毛病,可是回想年轻时于役印缅,当日所看到的美国官兵无此现象也。

我在学历史中保持的乐观,有在长时间远距离的基点上深信世界上不合理之事物经过一段折磨,终至于合理。不平衡的事物,则趋向平衡。但是当中的运转很少人能于事前逆睹。总而言之,今日世界上至大之纠纷,由于科技进展过速,先进国家已经过几十年几百年的培植,各种机构重重相因和科技的发展相始终,落后的国家想要迎头赶上愈不容易,因之不顾程序,只抓着力所能及的因素,有时做起事来没有分寸。萨达姆可以与希特勒相比,可是因此我也可以联想到慈禧太后之对所有国家一体宣战并对使领威胁。从这立场看来,技术问题之因素超过道德问题。目前这危机包括无限的变数,它们时间上之汇合(timing)愈非任何人可以掌握,所以此绝非单纯之军事问题,也不能有直接而完美的解决方案。

1990年9月10日《中时晚报》时代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