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宋代以降(第5/12页)

话说女真族刚起兵的时候,那真是哆哆嗦嗦、胆战心惊,生怕打不赢契丹辽的百万大军,还着急派人去跟宋朝接上了头,商量着南北夹攻。谁想那时候契丹政权真是烂到根儿上了,护步答冈一战,女真两万人马竟然完胜契丹七十万大军。随即女真军大踏步前进,很快就灭掉了契丹辽,并且顺带手把北宋也给灭了。宋康王赵构一路南逃,最后终于暂且在今商丘站稳了脚跟,建立起了南宋。

女真族建立的金朝,几乎是一转眼就基本拿下了黄河流域大片汉土,而且他们没搞契丹辽的两部制,所以汉化速度超快。灭辽的时候,完颜阿骨打年岁已经很大了,在前线带兵打仗的大多是他的儿子、侄子,这票小伙儿都前后脚起了汉名,什么完颜宗望啊,完颜宗翰啊,完颜宗弼啊——听过评书《岳飞传》的朋友们都知道,女真大太子是粘罕,四太子是兀术,这是本名,其实粘罕就是完颜宗翰,兀术就是完颜宗弼。

不仅是宗室将领们,就连皇帝都起汉名——初代太祖完颜阿骨打又叫完颜旻,二代目太宗完颜吴乞买又叫完颜晟,三代目熙宗完颜合剌又叫完颜亶,四代目海陵王完颜迪古乃又叫完颜亮,五代目世宗完颜乌禄又叫完颜雍……完颜亮和完颜雍都是超级汉化分子,写诗作文,跟汉族士大夫没啥两样,尤其完颜亮还把都城从上京会宁府给迁到了燕京析津府,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市,正式待在汉地而不是女真族的东北老家了。所以五德之类的玩意儿嘛,就算几个老祖宗想不起来搞,这两位是一定会大搞特搞一番的。

大定三年(公元1163年)年底,金世宗完颜雍举行“腊祭”,也就是在腊月里打猎,并且搞祭祀把猎物奉献给祖先,他就此正式下诏,定德性为金德。两年以后,他又跑去长白山封山祭祖,册文里就明确说了:“阙惟长白,载我金德。”

这事儿不能想当然。金朝取名为“金”和定下金德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前面说了,契丹族出于辽水,所以汉式国号叫“辽”,女真族也一样,因为老家“按出虎水”在女真语里就是“金水”的意思,所以就定国号为“金”。另外还有一种并不很靠谱的说法,是说完颜阿骨打认为契丹的意思就是镔铁,可是镔铁虽然硬,总会生锈,不如金子来得万年不朽,所以就定名为“金”了。

因此,女真族建国就叫金国,跟五德学说完全无关,那时候他们才刚从深山老林里摸出来造契丹辽的反,估计就没人知道啥叫五德,更别说生克了。估计是隔了好多年以后,他们中原花花江山也坐稳了,大票汉族文人也当了官儿了,终于有人想起来五德这茬儿,就去跟完颜雍请示德性。完颜雍一琢磨,我国就叫金,又喜欢穿白衣服,那甭问啊,这是老天爷预示该是金德啊,行,就这么定了吧,多简单,多省事儿。

金朝这个金德是望文生义,凭空捏造出来的,没法塞进五德循环里去。你想啊,要是从契丹辽算,辽是水德,水生木,土克水,要是从北宋算,宋是火德,火生土,水克火,都没金什么事儿。

所以到了金章宗完颜璟的时代,金朝群臣就针对本朝德性爆发了一场大辩论,而且比前朝哪一回都更热闹——真奇怪,似乎每一次关于德性问题,讨论得最热闹的都是少数民族政权,比如上回在北魏也吵得极其华丽。

在这场大辩论中,主要派系分为三个:一派主张继承宋朝的火德,火生土,咱得是土德;一派主张继承契丹辽的水德,水生木,咱得是木德,理由很简单,辽、金都是打北边儿过来的,算一家子嘛;还有一派最奔放,痛痛快快地建议说连北宋带五代咱全不要,咱大金直接继承唐朝的土德,为金德吧。其实这第三派既可以说是奔放,也可以说是保守,那意思咱别改德了,只要找出瞧着还比较合适的理由就得。于是乎,这一竿子就跳过去二百来年——还好,还没打破王勃三百九十多年的世界纪录,到底是蛮夷啊,在敢想敢喷方面怎么也比不过中原的士大夫。

对于这三种意见,金章宗表面上全都予以考虑,由得你们各自分说理由,其实心里早就意有所属了。他支持第一种意见,让金朝继承宋德,改德为土。根据专家分析,这位金章宗已经汉化得相当深了,是个“哈中”的“大菠萝”——皮黄里面更黄。所以觉得只有北宋才算系出正统,是真真正正的中国王朝,咱必须得从他那儿继承德性才行。

于是到了泰和二年(公元1202年),金章宗终于下诏,正式宣布把德性改为土德。以后咱不再穿白褂子了,改穿黄马甲。

可是隔了才十来年,到金宣宗的时候,突然又有人引发了新的辩论——这金朝君臣想来是开会开上瘾了——这一回上书的是辽东宣抚副使完颜海奴。据说完颜海奴手下有一个叫王浍的汉人官员告诉他,大金朝的祖先乃是上古圣君高辛氏,是黄帝的后裔,又说本朝刚兴起的时候,旗帜都是红色的,因而完颜海奴就请示金宣宗,咱是不是应该尚火德啊?